东北网11月9日电 说起东北装备工业振兴,林尚扬的观点集中到两句话,一是提高工艺的创新水平,另一个是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记者:您提出,在进行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重视提高工艺的创新水平。为什么把它提高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林尚扬:在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中,当前主要精力放在企业体制与机制改革和产品更新换代上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重视提高工艺的创新水平。体制的改革,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工艺的创新创造条件,而工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奠定基础。特别是重型装备工业,由于工件的大型化,给工艺创新带来很大困难。三峡水电站水轮机转轮的大型叶片、上冠、下环的铸造与复杂曲面的数控加工,大型汽轮机大轴的热处理等,这些大件的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都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重视装备制造中的工艺创新问题。
记者:您说加工工艺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技术。我们现在对加工工艺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
林尚扬:当前正处于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企业可以考虑从国外引进先进的产品设计图纸和样机,但是很难引进核心的加工工艺。
经验告诉我们,单纯靠从外部引进技术,不可能维持长期稳定,只有集中力量开发和改进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加工工艺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技术。原机械部副部长陆燕荪曾指出,我国一些机械产品,技术达到了国外的同等水平,但是由于工艺水平低下,生产的产品不受青睐,这是我国机械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产品零件精度低、生产效率低、工艺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等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生产过程的优质、高效、低成本和环保是企业竞争的永恒主题。据统计,当前在国内技术市场上,技术卖方推出的技术成果中,属于产品创新的成果占较大比例,通常为60%——80%。而技术买方的兴趣也集中在寻求新产品上。作为技术创新的其它重要内容,例如工艺创新、设备改造、降低单耗、提高产品质量等,在技术市场上不仅成果供给少,而且需求不旺。这种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相反,国外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型制造业,都很重视工艺创新。欧洲的造船企业为了和亚洲船厂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相抗衡,正试图从改革管理的模式和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优质、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来抵消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影响,振兴他们原先曾经具有的造船业优势。
记者:您能否举例说明工艺创新的重要性?
林尚扬:从当今世界的工艺创新潮流来看,以焊接工艺为例,近几年国外对搅拌摩擦焊的研究与应用非常重视,这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新工艺,已经在火箭、飞机、高速火车、汽车、快艇、豪华邮轮等的铝合金结构的焊接中应用。我国南方的一些企业正在准备采用这种新工艺。
再如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技术,国外已经在造船、汽车、容器等钢和铝合金结构的焊接生产中使用,证实它是一种效率很高、焊接接头质量很好的新工艺,上海的汽车行业和造船行业正准备采用这种新技术。
东北的装备企业对各种新的加工工艺技术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更强的应用积极性。在全国企业还没有形成工艺技术创新高潮的今天,真希望我省各级政府对构筑企业工艺技术创新平台予以重视,在企业改制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力争以高水平的制造工艺技术来提高东北装备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实力。
记者:工艺的创新必须依靠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努力才能实现。您如何看待老工业基地吸引人才问题?
林尚扬: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需要尖端科学家,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更需要有众多的技能熟练的工人。东北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高度重视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配套培养,目前在提到吸引和引进人才的时候,常常只注重吸引高水平的专家、科学家,而忽视技术工人;当谈到培养人才时,往往只重视高等教育,而忽视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其实尖端科学家只是金字塔的顶端,人数很少,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有众多的基层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应该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