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谁为农民工工伤保险埋单?
2005-11-09 13:16: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晋璇 宇红 卢军 邵晶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9日电 连日来,省劳动部门于10月1日起施行的《黑龙江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让广大农民工极为关注。农民工在工伤保险权益受到维护的同时,发出这样的疑问:究竟谁来出资为我们购买工伤保险?

  农民工工伤有了保护“盾牌”

  据省劳动部门工作人员樯埽∶嚎蟆⒔ㄖ雀叻缦招幸荡右等嗽敝信┟窆ふ?0%,用人单位不给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不支付医疗费用的纠纷经常发生。针对这些现象,省劳动部门出台了此项《办法》。《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到所在地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按照经办机构核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

  《办法》还规定农民工发生工伤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农民工的工伤等级,按照伤残等级依法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农民工被鉴定为一级至三级伤残的,将享受护理;年龄在16周岁至30周岁的,分别享受一次性领取10万元、8万元和5万元档级不同的工伤保险待遇。

  新颁布的《黑龙江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只适用于10月1日起发生的工伤事故,过去发生的工伤事故仍然执行原来的法律规定。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农民工要及时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申请,最多不能超过一年时限,如超出规定时限属于自动放弃。

  众多农民工被置身参保门外

  据了解,每年涌入哈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有近百万,由于过去没有具体的指导办法,农民工发生伤害时,一些单位拖、逃、推、避,严重损害了农民工权益。

  记者在走访了哈市许多服务行业和一些企业后发现,许多农民工服务员都知道这个《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但大都没有保险。而且多数用人单位都闪烁其词。在南岗区龙江街上的一家大酒店,记者询问了几个服务员,都说酒店没有给投保,只有一位老厨师给老板干了十多年,酒店才给其投了保。

  哈尔滨市妇联家政的景主任对记者说,由于在妇联从事家政的农民工多数是干保姆工作,不是危险行业,而且流动性大,所以没有给他们保险,只有计时工种的,需经常高空作业如擦玻璃,妇联给他们投了意外伤害险。

  一家企业的刘厂长愁眉苦脸地对记者说:“厂里效益不好,正式职工的养老保险金我还没钱缴呢。用农民工图的不就是不用给他们办保险吗?”据调查,农民工最集中的行业主要是在建筑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中的餐饮、服务、家政、保安等行业。

  据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任处长介绍,每年哈市工伤事故大约有700起左右,其中农民工工伤事故大约在四五十起左右。如果发生农民工工伤事故,处理办法依照2004年1月1日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执行。

  据了解,《工伤保险条例》已实施两周年了,但有关数字表明,目前哈尔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36.2万人,但是其中参保的农民工人数却微乎其微,至目前不过一二百人。虽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费率仅占农民工工资总额的1%%,平均每人每月不过六七元钱,为什么众多的农民工却被置身参保门外呢?据介绍,如今农民工参保还需跨过几道槛:用人单位不愿自掏腰包给农民工办理参保手续,逃缴工伤保险费;农民工或不很清楚或参保意识淡,未能及时参保;大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不上用工合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如果农民工在工作中造成工伤,按照新的《工伤保险试行办法》首先要看农民工是否有劳动合同,然后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医疗保险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农民工的伤残等级后,再进行医疗费用的支付。而实际上多数农民工都没有签劳动合同,农民工维权缺乏法律依据,维权部门往往是爱莫能助。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维权服务站成立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民工几十人,让他们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多数农民工都没有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当他带着农民工找到用工单位时,没有一位老板承认用过工,这让他们爱莫能助。哈尔滨市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每年受理的1万多个涉及农民工劳资纠纷案中,60%以上没有签订规范的合同。据了解,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签不签订合同采取的是年审和抽查,发现问题也只是靠罚款来处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不签订合同成了普遍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缺乏强制执法力度

  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任处长说,新的《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并没有强制保险的提法,只是动员。

  有关人士呼吁,农民工一定要加强维权意识,积极要求用人单位为自己参保,如果被拒绝参保,可到省、市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因为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建筑或矿山等高风险行业,所以成为易受工伤的高风险人群;因为未能及时参保,受工伤的农民工多尝到了苦果。仅去年一年,哈尔滨市劳动部门就接待工伤认定事故70多起,但因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而无法享受工伤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目前,哈尔滨市仅对农民工从事的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实行了必须办理保险才准予施工的强制措施。

  有关人士认为,我省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和细则,这值得肯定,但缺少强制力。要想扩大参保范围,最好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取得法律依据,有利于维护农民工权益。

责任编辑:隋洪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