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堆雪人”游戏孕育出雪雕艺术
2005-11-14 08:52:1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4日电 “堆雪人”这个传统民间游戏的艺术变身,拉开了冰城雪文化兴起的大幕,雪文化的孕育就从这里起步,太阳岛雪雕的故事也由此上演。

  塑雪成型自古流传

  雪雕,又称雪塑,是以雪为材料堆塑雕刻成型的艺术,属于新兴的艺术门类。《哈尔滨雪雕艺术大观》一书记载:在哈尔滨市,雪雕与冰灯、冰雕互为姊妹,并称为冰雪艺术造型。哈尔滨市的雪雕艺术是在传统的民间游戏堆雪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被称为“雨的精灵、水的结晶、玉蕊琼花”的雪,在古代就已经成为人们塑造临时形象,即堆雪人的理想材料。

  记述北宋崇宁到宣和年间东京城市面貌、物产和风俗习惯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12月,“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塑雪狮,以会亲旧”。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150多年后的南宋都城杭州。至于我国民间的雪塑活动,就更为普遍。明代的北京志书《帝京景物略》中就有“积雪,以塑于庭”的记载。

  四名学生创雪雕艺术先河

  早些年,冬季的哈尔滨白雪皑皑、积雪较多,堆雪人的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场大雪过后,孩子们都嬉嬉闹闹地拿着手中的小工具,三五成群地在白雪世界里嬉戏和玩耍,拍雪团、滚雪球、堆成雪人造型,一个个雪人通过堆身躯、插胳膊、安脑袋、抠眼睛等过程,塑出了矮胖敦实、质朴笨拙的各种不同形象,留给了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和愉悦。

  专家称,哈尔滨最早的雪塑作品仅仅是广大青少年堆出的简易雪人造型,只是一种娱乐。

  1963年初,由哈尔滨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二年级的4名学生做的雪塑大象,在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的所在地兆麟公园内诞生了,这也是第一个供多数人观赏的雪造型。此雪象长4米、高2米,尽管是用原始的堆雪人的方法制作的,并加了一些替代材料,艺术水准不高,但毕竟有了一定的艺术性。雪象的诞生,开创了哈市雪雕艺术的先河。

  小学生参与第一个雪雕比赛

  翌年的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人们在兆麟公园和太平公园内又陆续做了4件雪塑作品。此后的20多年里,因哈尔滨市降雪较少、雪源不足,雪雕作品一直未能与游人见面。冰城少数冰雪雕塑艺术工作者还经常参加日本扎幌、加拿大魁北克等地举行的国际雪雕比赛,同各国同行交流雪雕技艺。艺术工作者们塑造的《哪吒闹海》、《牧歌》、《飞天》、《白雪少女》、《激流勇进》等主题鲜明、构思巧妙的作品,赢得了各国雪雕专家和当地观众的普遍赞誉,为我国赢得了荣誉。

  1988年1月18日,市教委校外办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内,组织了全市首届小学生雪塑比赛,共有16支代表队、80名儿童参加。他们用锹和撮子收集积雪,在草坪里用天然雪塑造了《冰城特产》、《米老鼠》、《唐老鸭》等作品。这些作品虽然还停留在堆雪人的水平,但这一活动的意义却非比寻常,因为它是哈尔滨市第一个有组织的群众性雪雕比赛活动。

  从孩子们堆雪人的游戏、到有组织的群众性广泛参与的雪雕比赛活动,都为太阳岛雪雕的兴起作了一定程度的酝酿。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首优美的歌曲《太阳岛上》传遍了大江南北,更多的人们了解的是夏日里太阳岛的繁花似锦、茂林碧水,来岛参观的游人也络绎不绝,这为夏日里的太阳岛增添了几分妩媚和多姿,同时也勾勒出了太阳岛的迷人风光,令人神往。

  与此同时,太阳岛的冬季虽然呈现出一派都市雪乡的动人景色,但冬季到太阳岛的游人却寥寥无几。与夏季的热闹相比,美丽的冬季太阳岛似乎少了些文化内涵。

  太阳岛人开始了思考,如何让冬季里的太阳岛再多些欢声和笑语,多些灵感、韵味和文化内涵……于是,太阳岛人决定进行挖掘和探索“太阳岛的雪文化”。他们想到了雪是大自然赏赐给太阳岛人特殊的礼物,应该让美丽的白雪在冬季的太阳岛舞动起来,打扮和装点这片洁白的沃土。雪雕就这样走进了太阳岛,走进了哈尔滨。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