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电 又到了瓜子飘香的季节。瓜子,一直是北方人喜爱的、难以割舍的零食。但不知何时起,让我们黑龙江人为之骄傲的地产瓜子在市场上却看不到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内蒙瓜子。如今,不论你到哪个炒货摊床上买瓜子,摊主都会告诉你:“这可是正宗的内蒙瓜子。”
作为向日葵种植大省的我们,难道不再种葵花了吗?
带着这个问题,不久前,记者来到我国主要的向日葵生产基地、占东北葵花种植市场一半以上的我省甘南县。记者看到,这个向日葵之乡的耕地里到处是朵朵葵花,据了解,甘南县地处世界著名的黑土带上,土质适宜葵花种植,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今年,该县种植葵花80万亩,可产优质葵花子1亿公斤。
那么,是我省的葵花品种不被市场接受吗?采访中,记者获知甘南县有全国最大的葵花专业研究所,曾成功培育出了“甘葵一号”、“甘葵二号”、“甘葵三号”系列优质品种。2001年,通过检测,被省农牧渔业厅批准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2年,甘南县生产的“音河牌”葵花子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标识。据该研究所所长孙为民介绍,几年来,“甘葵一号”、“甘葵二号”累积推广面积已达1500万亩,占东北及内蒙种植市场的三分之二还多。但是,因为我省葵花产业链条不完善,缺少大型炒货企业,所以,一直以原字号面貌出现在市场上。近年来,每到瓜子收获时节,来自内蒙、安徽的商人就齐聚甘南县,仅十几天的功夫,瓜子就被一抢而空。经加工后,我省的优质瓜子就被装进了外省企业的口袋里。据介绍,1998年才炒出第一锅瓜子的安徽恰恰集团,去年加工瓜子3万吨,产值10亿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用我省的葵花子。
采访中,记者获悉,几年来,甘南县农民靠种植葵花已尝到了富裕的滋味。音河镇山湾村农民任军对记者说,过去他只种了8亩葵花,销售到村内和邻村,一公斤还不到2元钱。而今年他种了78亩,产量1.5万公斤,卖给内蒙古知心仁集团每公斤3元左右;兴隆乡东兴村农民任超峰种了34亩“葵花二号”,投入35公斤种子和10袋化肥才1000元,秋后收了0.55万公斤葵花子,仅卖种子就收入1.65万元。今年,该县种植的80万亩葵花可创产值2.6亿元。但在欣慰的同时,另一组数字又让记者倍感苦涩:据孙所长介绍,今年原字号瓜子最高价一吨可卖到5000元,经企业加工后,市场零售价每公斤就要二十几元,一公斤瓜子的毛利近20元。可见,多年来,我省出售原字号瓜子的结果,不但是更多的利润被外埠企业拿走,同时,我省的产品也被冠上了人家的标签,我省葵花子的市场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弱。
那么,用我们自家的瓜子加工出自家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还要多久呢?
每到瓜子收获时节,来自内蒙、安徽的商人就齐聚甘南县,仅十几天的工夫,瓜子就被一抢而空。
“中国向日葵之乡”甘南县今年收获优质葵花子1亿公斤。图为农民在收割葵花。 康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