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电 15日,哈尔滨市某高校一大学生在教学楼内自杀身亡。今天,记者从这名轻生大学生留下的一封遗书中得知,他选择轻生仅是为了逃避“郁闷”。据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哈尔滨市在校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正逐年增多,该中心门诊接待的患者中有20%是在校大学生。
据这名自缢大学生的同学讲,该学生平时比较孤僻,性格内向,自杀前没有任何征兆。哈尔滨市道外区警方在其身上发现了一封遗书,经家属确认是死者的笔迹。
这名大学生在遗书中回忆了自己22年来的生活轨迹,表达了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他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理由是因为内心充满了矛盾,对自己温顺、懦弱以及有点自闭的性格十分不满,并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性格与现实生活十分不协调。他为自己无法找到心灵归宿而苦恼,并感到非常郁闷。万般无奈之下,他选择离开。
据该校保卫处工作人员介绍,这名男学生自杀的前一天,买了一双鞋,没有自杀的迹象。一些同学认为也许这名学生是因为太郁闷了。“郁闷”一词如今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字眼。
据了解,心理疾病已悄悄入侵校园,并有愈演愈烈倾向。据哈尔滨心理卫生中心高宏主任介绍,经统计,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上世纪90年代的25%,近年已达到3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危机干预就显得愈发重要了。该院门诊接待患者中有20%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如逃避集体、孤僻、喜欢一个人行动;自卑,往往表现为怕受到伤害,对小事也很敏感、甚至耿耿于怀;有些大学生也可能会选择极端的方式。目前,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哈尔滨市各高校现在都已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并推广心理辅导课,启动“危机干预”,有效阻止学生伤及自己生命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