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势头好 差距大 黑龙江非公经济紧握黄金发展期
2005-11-16 09:13: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6日电 “‘十一五’,既是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决定非公经济能否成为全省经济主力军的关键期。”采访中,不论专家学者,还是部门领导,对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迫切愿望和坚定信心都溢于言表。

  “看当前的非公经济,可谓势头很好,可差距也不小。”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贾玉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这样两组数字非常说明问题:统计数字表明,“十五”期间,我省非公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扣除中直口径,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增加值中,66%来自非公经济,而且,全省一半的县(区)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的份额都超过50%。另一方面,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全国平均为56%,发达省份甚至高达80%以上,同处东北的辽宁省为45%,而我省的比重只有34.8%,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认清形势,是明确思路的前提。采访中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国内国际的经济环境上都面临诸多有利因素,可谓是正临黄金发展期。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国际经济走势持续看好,俄方经济走上正轨等等,都为机制灵活的非公有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能源、土地、资源压力日增,经济梯度转移的来临使我省的比较优势突显,吸引外来资本及技术助力非公经济发展成为可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建设“六大基地”及哈大齐带来的无限商机,为非公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党的十六大关于坚定不移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今年初国家首次就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的政策措施,我省刚刚出台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一个个利好政策的出台,又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尽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始终没能彻底走出资产总量小、大型骨干企业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及产品竞争乏力的阴影,但在如此形势下,我们没有发展不起来的理由,关键在措施是否得力,方法是否得当,领导是否有方。“‘十一五’期间,我省将从总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全面促进非公经济的提档升级。”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贾玉梅说,一方面要做大龙头,扶强壮大骨干企业,改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的局面;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活动,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形成对总量的支撑。而这一切,都将在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克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科学发展前提下进行。要发展与规范并进,使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提升品质,力争经过3~5年时间,不但扶强扶壮一批产业牵动力大、集群效应强的大民营企业龙头,还要培育出一批像样的小企业,为今后的再上台阶奠定基础。

  作为政府部门,省中小企业局今后5年将致力于社会化服务,努力搭建好信用、投融资、信息、创业与就业、技术创新、人才、市场开拓、法律与经济咨询等八个服务平台,通过完善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而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和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则是我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围绕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中小企业园区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企业相对集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呼兰、双城、宾西、平房、龙凤万宝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区;抓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促进各地特色经济的发育和壮大;顺应国际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趋势,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增强开放意识,研究国际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