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电 截至今年,大庆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已连续12年荣获黑龙江省第一。
“十二连冠”的背后,凝聚着大庆决策者的睿智和建设者的汗水。早在2000年,大庆就着手编制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勾画这座闻名中外的石油城未来20年生态环境建设的蓝图。在过去4年多的时间里,大庆市气魄宏大,先后投资30多亿元,启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做好“造林、复草、治水、净气”四篇文章,改造百个湖泊,建设“美丽大庆”。
让我们细数这“十大工程”给大庆带来的巨变:
林业生态工程。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城市义务植树130多万株,新建生态园3个。
水环境治理工程。按照建“百湖之城”的思路,对市区的100多个泡沼分期进行治理改造。黎明湖、万宝湖等湖泡,治理后死水变活水,污水泡变成了风光秀丽的水上公园。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从今年5月1日起,大庆1034万亩草原全部禁牧,牛羊开始进入舍饲时代。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居民集中地区,建成了创业广场、东风新村商业广场等7处、40公顷的休闲广场,成为集生态、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客厅”。
重点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治理因油井作业产生的含油污水溢流对环境的污染,年可减少含油污水排放150多万吨。建设污水处理回用项目,年处理生产废水480万吨。对热电厂锅炉除尘设施进行改造,每年削减烟尘排放量约4700吨。
主城区绿地系统建设工程。近几年,全市主城区新建园林绿地面积2210公顷,城区绿地率达到29.7%,绿化覆盖率达到33.1%,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5平方米,成为“省级园林城市”。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全市建设县区级以上科技示范园区18个,乡级以下27个,中心示范园区600亩,规划建设了百菜园、百花园、百药园、百果园等十个特色园。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工程。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医疗废物处理厂,每年可处理医疗废物7200吨。采取异地处置方式,将固体废物运至外地集中销毁。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巨资为扎龙湿地补水,解决湿地渴水问题,扩大了保护区面积,采取有效措施对保护区的周边进行治理。
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开通环境信访投诉热线。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能够对近200种环境指标进行适时监测,为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生态环境的建设,大庆愈发美丽,绿带相连、森林环抱;湖在城中、城在湖边;蓝天、绿地、碧水相互辉映。一座建成在盐碱滩上适合人居的生态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