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板块经济:区域发展新思路
2005-11-17 09:37: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7日电 题:板块经济:区域发展新思路

  从哈大齐工业走廊到沿边开放带,从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到中部农业城市的工业化……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开始告别星星之火。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黑龙江正在突破行政区划,健全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廊带辐射互补、板块耦合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空间新布局

  省发改委综合处处长彭介林说,板块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无可估量,它是一个新的动力源。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沿边开放带,这些地区创造了我省国民经济总量的80%-90%。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区域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即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哈大齐工业走廊魅力四射。把哈大齐工业走廊建成多种产业相互协调配套,结构合理,集约发展,新体制、高科技、生态化、外向型的新型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区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搭建招商开发、产业集聚的平台,成为辐射带动中西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东部煤电化基地尽展芳容。延长煤炭产业链,走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步伐要加快,扩大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巩固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最大限度地推进煤炭转化,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电化基地和全省重要经济增长板块。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经济区亮出特色。在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基础上,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和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快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搞好木材精深加工、生态旅游和中药资源开发。

  沿边开放带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开发的脚步将进一步加快。加强绥芬河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口岸过货能力,争取依托俄罗斯海参崴形成新的出海口。大力发展贸易经济,做大出口加工和资源加工产业。

  几个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照亮了“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一个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将呈现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振兴高起点

  有专家认为,按照外向型、高起点、国际化的标准,促进产业空间集聚是“十一五”期间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组长薛明认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在启动和推进过程中,应遵循当代产业集聚的客观规律,避免人为规划。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哈大齐工业走廊打造成一个大的投融资平台。此外,产业集聚要有新理念,要考虑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考虑到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定位。地方官员不能急功近利,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应由招商引资提高到“选商选资”的水平上。

  东部煤电化产业带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资源紧缺“红灯”频闪,令人对资源型城市的未来之路充满忧虑。“十一五”期间,资源型城市如何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瞩目。有经济界人士称,我省东部煤城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搞好资源总量平衡,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煤电、煤焦、煤化工的转化步伐,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建立起各产业体系之间原料、产品、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关系,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走产业化、绿色化、生态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短短数语说来容易,其核心在于彻底摒弃传统的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代之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目前我省对俄开放的思路非常清晰,措施也很得当。积极构建沿边开放带,以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为契机,加快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开发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一直引导着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沿边的一个个口岸城市如一粒粒珍珠被串了起来,成为一个美丽的沿边开放链。然而,薛明认为,当前,制约开放行动的瓶颈是过货难,连接口岸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物质条件。尽管我省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口岸设施堪称一流,可与深圳、云南口岸媲美,但我省缺少通道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通道建设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农区工业化的步伐也要加快。有学者建议,“十一五”期间,将绥化等农业地区打造成工业化的先行区。为此,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基地建设,壮大经济强县,搞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扩大工业总量和规模,推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协调发展。

  放眼全国,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无论从全球的经济发展看,还是仔细审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发育充分的地区,都遵循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城市化,由城市化上升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律。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发展都是如此。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完全可以藉此获得启迪。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