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11月17日电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黑龙江省政府日前签署《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4000万元针对全球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重要区域——松嫩平原农业地质开展首次综合评价。
记者从黑龙江省地勘局了解到,《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将由该局所属的地质调查研究总院主持并联合农业、环境、地质矿产等部门在十年内完成,其中第一部分将在2008年内结束。调查人员将在总面积超过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对呈现区域性分布重要有毒有害元素组成、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通过调查,专家将从整体上进行农村与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区域农业安全评估,指导相关部门科学管理土地资源、防止和遏制生态环境退化。此外,调查还将制定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技术,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预测预警技术、信息系统,建立科普化、网络化的社会服务系统。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松嫩平原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上,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由于多年的工业、农牧业生产,造成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所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使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平原区荒漠化、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局部地区铬、铅、汞等有害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农产品突出的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对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说,农业地质调查是一项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工作,国家将陆续在东北经济区、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开展区域和局部农业地质生态环境研究,总面积达到100余万平方公里、涉及17个省区。农业地质调查将为国家提供各大经济区农业地质环境状况总体调查和评价的科学成果,以指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