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穆棱市推进项目建设采访录
2005-11-17 13:39: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7日电 题:穆棱市推进项目建设采访录

  据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4日,穆棱“好家木业”刨花板车间,下城子红叉村的刘兴洲正熟练地操作着锯边机,问起当农民和当工人哪个好,刘兴洲脱口而出,“那还用说,还是当工人好呗!”

  三天前,穆棱市磨刀石镇远景村的邱兆安刚向“长春皓月”交了10头牛,唠起这次交牛的“效益”,邱兆安支吾了半天,冒出了一句:“咋说也得有个五六千吧”。

  在穆棱市,从十文字风力发电的“风过留钱”,到穆棱皓月的“金牛富民”,再到好家木业的“借岸生财”,让人眼热的“大项目建设之春”拉开了序幕。

  从“一柱擎天”到“百花争妍”

  20多年前,马季的一个春晚小品,成就了一个企业,也打造了穆棱市财政的擎天柱。

  正是靠着“烟财政”的“一柱擎天”,穆棱市在牡丹江曾傲视同侪,也曾跨入我省先进县的行列。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穆棱人发现擎天柱的“体力”有些不如以前了,别的不说,作为全市财政收入70%的“烟财政”打个“喷嚏”,全市都要跟着“感冒”。

  皓月项目的上马,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穆棱市的农民尝到了养牛的甜头,还吸引来了韩国客商投资150万美元建设韩牛繁育基地,一个以穆棱为中心的黑龙江东部肉牛产业带正在形成。

  十文字风力发电项目的成功引进,不仅圆了穆棱市多年“强市项目”的梦,还吸引来了香港建设集团开发代马沟风电项目,随之带动起来的是有着风电特色的旅游产业。

  在穆棱中俄经济开发区,以好家木业为龙头,14户加工企业,相互匹配,真正实现了对木材的“吃干榨净”,木业产业链条逐步清晰。

  今年,穆棱市又提出了“打俄罗斯牌、借口岸光”,新辟建了2平方公里的绥穆经济合作园区,以绥芬河口岸为支撑,以301国道为中轴,沿线加工园区为亮点,区域联动,相互支撑的“一线多点”式对俄经贸加工产业带的轮廓逐步清晰起来。

  从“组合拳”到“扫堂腿”

  华富电力引来了香港建设,森福木业引来香港嘉汉,香港嘉汉又引来14户与之相匹配的木业加工企业。

  穆棱市在大项目建设中的“招蝶引凤”,让众多同行着实眼馋了一回,人们不禁要问,“招蝶引凤”靠的是什么?

  “招商引资,其实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作为政府,首要的任务就是为商家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穆棱市市委书记鄂忠齐是这样回答的。为加快产业推进,穆棱市专门成立了6个重点产业办公室,实行“一个重点产业,一名市级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产业办公室”的“四个一”推进机制。

  在招商中,变“扫射”为“点射”,定产业、定项目、定区域,开展敲门招商,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

  坚持为项目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划定了“保护区”,营造了“保护伞”,针对行政审批容易出现的“暗箱操作”,率先建设了政务超市,推行“阳光政务”,从根本打造项目建设的“大气候”。

  从“一柱擎天”到“百花争妍”,从“空降兵”到“集团军”,从“组合拳”到“扫堂腿”,穆棱市迎来了大项目建设之春。

  如何更好地撑起穆棱经济的这片天,变一柱擎天为百花争妍,答案只有一个:上大项目。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明确“环境、项目、落实”的发展理念,围绕“烟、牛、电”主导产业发展和林木等四个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到三年时间,原来打着“光棍”的“擎天柱”,身边有了越来越多的“俏佳人”。

  ——投资10.6亿元的十文字风力发电项目和投资6.3亿元的代马沟风力发电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十文字发电项目,升压站综合楼和设备二次安装已经竣工,66千伏输电线路已全部铺完,4台发电机组即将并网发电;代马沟风力发电项目,11月份将有1台机组并网发电。

  ——投资6.2亿元的吉林皓月肉牛综合加工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90%,12月可进行试生产。

  ——投资1.5亿元的香港嘉汉林木综合加工项目,年底可以实现试生产,明年二季度正式投产。

  ——投资1.2亿元的好家木业,厂房及配套工程已全部竣工,现已进入试生产。

  这边,超亿元的项目一个个“迎娶到家”,那边,一批依托资源优势、依托存量资产、依托宏观机遇的“三个依托”和一批财源项目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统计显示,2004年以来,穆棱市累计新上投资超亿元项目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6个,300万元以上项目85个,引进域外资金15.1亿元,年均递增22.3%。截至10月末,穆棱市预计GDP可实现31.5亿元,同比增长1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61亿元,同比增长10.3%。

  从“空降兵”到“集团军”

  11月6日,31岁的邱兆安正忙着抓“架子牛”,提起穆棱市的大项目,邱兆安一脸的茫然,而提起建在家门口的“皓月”,邱兆安竖起了大拇指:“是皓月,让俺富了起来。”

  据说,在皓月项目上,穆棱市财政累计投入了5000万元,有人算了两笔增收账,第一笔,要是把这些钱分给穆棱市的农民,每人能立竿见影地增收300多元,第二笔,要是把这些资金投向了皓月,虽然一时看不到“果”,但等于给了农民一个致富的产业,一个特定的增收渠道。

  两本“增收账”的选取,折射出穆棱市在大项目建设上的“转身”:不拘泥于引进一个项目,而是着眼于谋划培育一个产业链,不拘泥于短期的一失一得,而是着眼于为穆棱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