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复原乳须“亮身份” 黑龙江生牛奶价格“涨”势喜人
2005-11-21 06:59:5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张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1日电 进入初冬,北方的天气骤然变冷。凌晨3时,哈尔滨市董家屯的奶农孙守玉紧紧地裹着棉大氅,打着大号的手电筒,赶着自家的十几头奶牛来到离家500米远的奶站送奶。看着新鲜的牛乳通过榨奶器汩汩流入盛奶的容器内,孙守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孙守玉说,去年生牛奶收购价很低,不少奶农都亏了,有的甚至转行。现在终于盼来了好日子,他们这里生牛奶收购价每公斤涨到2元,比去年涨了5毛钱,养奶牛又重见了起色,一年来虽然生活过得“紧巴”点,但总算挺过来了。

  发点“奶财”很辛苦

  孙守玉所在的董家屯隶属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利泉乡,十几年前,这个地方及周边区域兴起了养牛热,董家屯百余户居民有8成建起了牛棚,以饲养奶牛销售生牛奶为生计。孙守玉就是其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经营,如今他家的成品奶牛已经发展到了17头,算得上是屯子里的养牛大户。

  记者来到孙守玉家中的时候,正赶上他在牛棚里进行“下午场”的工作。还没等进入牛棚,一股刺鼻的臭味便扑面而来,把人熏得直作呕。当记者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后看到,牛棚内的奶牛都温顺地靠在角落里,孙守玉站在牛棚中央,嘴里斜叼着根“白灵芝”,正舞着粪叉向外推牛粪。孙守玉风趣地告诉记者说,奶牛可不“讲究卫生”,这牛棚子一天要是不打扫两遍,牛粪就会堆成小山。牛棚子发出的气味让谁都受不了,因此,就连他每次进来打扫也要借助香烟来“去味”。

  孙守玉家里的10几头牛就靠他和妻子两个人忙活。自从养上了奶牛,他和妻子每天早上不到3点钟就要起来,忙着从牛棚向外推粪和给牛打饲料,之后还要取奶。以前是他们自己动手给牛挤奶,等着厂家开车来收。现在他们需要赶着牛到固定的奶站用机器榨奶,早晚各一遍。赶着一群牛走出很远去排队榨奶,也是个费工夫的事。给牛榨过奶,他赶牛回来还要给牛喂料,忙过上午才有空睡个“回笼”觉。下午起来又要喂牛、收拾牛棚、送牛榨奶。农忙时,他和妻子还要照料自家耕种的6亩地的玉米。

  十几年下来,孙守玉养奶牛也见了效益,当初开始养牛时借的钱、贷的款都慢慢还清了,家里买了摩托车,房子也大了。但是由于过度劳累,他和妻子也攒下了一身的疾病,腰酸背痛都是家常便饭。

  “摇钱树”成”砸钱坑”

  孙守玉对记者说,近几年他感觉养奶牛不像以前那么稳定了,物价在不断上涨,可生奶的收购价格却提不上去;乳品企业越来越多,养奶牛的也越来越多,牛奶好象不值钱了。前年的奶价还算不错,可去年一下子就滑下来了。乳品企业收奶的价格不高,而做为“二道贩子”的奶站在收奶时又在价格上压了一杠子。当时他们屯子里仅有一家乳品企业下设的奶站,可以说是“土皇帝”,即使它价格压得再低,奶农也不得不把牛奶往那里送。因为现在都是机械化榨奶,赶着成群的奶牛去远处其他村镇的奶站实在太费事,划不来。而且众多乳品企业好像是联合起来把奶价压低了一样,其他企业的奶站收奶的价格也都不高。他们这片的生奶收购价曾经掉到了每公斤1.5元,已经到了生牛奶盈亏的临界点,奶农都已经无法承受了。

  孙守玉向记者介绍说,一头奶牛的日产奶量不是固定的,正常情况下在20公斤左右,但是每年到了奶牛通过人工授精怀了崽子之后,奶牛的产奶量就开始减少了,尤其是在怀胎6个月至小牛犊生下的3个月时间段内,奶牛是不产奶的。一年下来,一头健康奶牛的总产奶量也就是在4800公斤左右。而奶牛的日采食量却基本上是固定的,一头奶牛的日采食量大致在7公斤左右,其中包括豆饼、玉米、玉米杆及浓缩饲料,总价值在20元以上;到了奶牛怀胎时的保养期以及奶牛生完牛犊之后的产奶旺季,奶牛的日采食量往往要增至10余公斤,花费就更多了。加上防疫保健和治疗疾病等费用,一头奶牛每年的花销要在8000元以上。

  去年奶价下滑的时候,孙守玉算了一笔帐,按照当时每公斤1.5元的生奶收购标准计算,每头产奶的牛全年才能收入7200多元,根本就是要赔钱。这样下来,养牛就变成了“烧钱”,奶农甭想有赚头了,谁养的牛多,谁赔的钱救越多。

  在奶价过低时,一些奶农不但在牛奶上吃了亏,还被“二道贩子”坑了个血本无归。某大型乳品企业从省内撤资后,付给奶农的钱就落到了众多奶站的手中,不少“二道贩子”给奶农压了几个月的奶资,最后就卷钱走人,消声匿迹了。有的奶农因此赔了几万元,一些人只好卖牛转行。孙守玉和屯里的同行也动摇了,产生过卖牛的想法,可一方面舍不得十几年来苦心经营的基业,另一方面牛奶不值钱了,奶牛也卖不上价了。一头在2003年以上万元的价格购入的成品奶牛,在去年只值6000到7000元;一头刚开始大量产奶的“年轻”壮牛也都卖不到8000元。卖了要赔钱,养着也要赔钱,眼看着昔日的“摇钱树”变成了“砸钱坑”,孙守玉和乡亲们只能望牛兴叹。

  记者了解到,董家屯及其周边其他村镇的奶农当时的生活情况也都如此,一年来基本上是赔钱或不赚钱,都在靠以前的积蓄过活,平常也是能省则省。有的人甚至把多年来养成的吸烟的习惯都戒掉了。

  奶农靠养奶牛和卖牛奶为生,奶、牛皆贱,奶农的日子就“紧巴”了。在去年,孙守玉一家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好在他家种的玉米还够自家的奶牛“白吃”上一段时间,孙守玉便决定先挺一阵子,看看今后的形势怎样。孩子上学不少花钱,养奶牛不少赔钱,他和妻子就得不少省钱———国庆节他们全家都没敢进城去逛逛,更别提平时的吃穿了。人都过不好,牛也没了好日子,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孙守玉不得不在给奶牛喂饲料时减了量。日子一长,“人困牛乏”,孙守玉一家过得紧巴巴的,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也开始下降,这对于孙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奶农终于熬出头

  据了解,从今年初开始,我省各地生牛奶收购价格普遍上调,尤其是9、10月份,很多地市的生奶收购价格突破了近一两年来每公斤1.5元左右的低迷态势,达到每公斤1.8至2.1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务院关于液态奶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复原乳必须在包装上加注标识的通知使复原乳趋于疲软,消费者普遍希望能够购买到原料新鲜、营养丰富的鲜奶产品,使得市场对生牛奶原料的需求量大大提高。我省是养牛大省,目前奶牛存栏数达149万余头,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390万吨,鲜奶年产量370余万吨,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目前,全国很多大型乳品企业在我省都设有生产基地,新的企业不断进驻,原有企业也纷纷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线和生奶收购站的覆盖面,对我省奶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很多奶源地都有了“外来的和尚”,打破了原有的仅一两家企业的奶站独霸一方的局面。奶农送奶时的自主性更强,为了稳定奶源,不同企业、奶站之间也打响了提价战,广大奶农从中受益颇丰。

  如今在董家屯生牛奶可以卖到每公斤2元,奶农们,终于又迎来了好日子。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