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先进性教育的理论思考
2005-11-21 10:46:2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晓辉 夏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1日电 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思考

  从今年初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第二批教育活动即将转入整改提高阶段。总的看,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宝贵经验,我们有必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必须紧紧抓住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党中央在活动一开始就强调,这次教育活动要“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且在教育活动中取得成效的单位也确实紧紧抓住了这条主线。从宏观层面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从微观层面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正是这次教育活动的鲜明主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内容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充分重视,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广大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是实践党的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的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党员领导干部充分重视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保障。党员领导干部充分重视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自己必须从党的建设和执政要求的高度认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教育广大党员,这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自觉意识、积极投身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党员领导干部充分重视体现在行动上就是自己在教育活动中要率先垂范,做到带头学、带头查改、带头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同时更要坚持原则,认真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三)必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今年教育活动一开始,党中央就提出切实做到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们党开展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进作风;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改进作风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人是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目前每5.3个人中就有1名党员,党员队伍已成为企业中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是推动各项工作,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因此党员的作风会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效果和发展的进程。相反,如各项工作搞不好,社会发展停滞,党员的先进性也很难保持。

  四必须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目前,全国党员总数约6800多万名,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先进性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采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每名党员都得到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

  五必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最高标准。党员的先进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从根本上说,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教育活动的最高标准是由党的宗旨所决定的。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党所进行一切活动成效的检验标准应该是是否做到了群众满意,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党员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先进性的。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主要受教育、自觉和制度的影响。其中教育可以转化一个人的思想,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先进的觉悟,但要将思想化为行动,仅靠教育和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制度上加以引导和规范。保持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办法是探索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