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4日电 22日晚,哈尔滨市许多市民走上街头“避震”,各大广场人流车流不断。一条“凌晨将会发生地震”的消息被市民传播,而23日凌晨,哈市并未发生地震。针对哈尔滨是否将发生地震等问题,记者23日采访了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孙柏涛。孙柏涛认为,地震不可能被准确预报出具体时间,哈尔滨的地壳结构也决定了哈尔滨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哈尔滨达标的高层和板楼抗震能力也很强。
记者:目前一些市民存在“恐震心理”,哈尔滨是否会在近期发生破坏性地震?
孙柏涛:23日,我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都来询问是否会发生地震,市民这种恐慌心理是没有必要的,我自己就是哈尔滨人,每天在家放心地睡觉。市民产生这样的心理,主要还是黑龙江省经历的地震较少,市民对地震知识了解不够。从哈尔滨地壳结构以及历史记录来看,哈尔滨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破坏性地震。因为哈尔滨的地壳结构决定,哈尔滨只会发生深源地震(即地震源远离地表),即使偶尔有浅源地震,也不会产生破坏力。如果黑龙江省其他地区发生地震,哈尔滨也不在震中,只可能有震感。
记者:市民中流传有准确时间发生地震的消息,甚至具体到某日几点到几点之间,是否会有这种预报?
孙柏涛:如果把地震预报准确到几点几分,这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因为关于地震准确预报,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般中、长期预报(在几年内发生地震)相对准确,而短期地震预报(几个月内发生地震)其准确率一般只在10%左右。所以,地震部门是不可能发出这种“几点钟会发生地震”的预报的,市民听到这样的消息,不用相信,更不必恐慌。
记者:哈市的建筑能够经受住多少级的地震?抗震能力如何?
孙柏涛:哈尔滨的气候对建筑的保暖性要求较高,一般的楼体都是“49规格”厚墙,这样的建筑本身就比南方城市建筑的抗震性好。只要是通过建筑质量检验合格的高层,一般5级左右的地震,只会震感强烈一些,即使是7级左右的地震,也不会对楼体产生破坏,不会危及人的生命。哈尔滨因为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而且城市建筑安全性较高,市民没有必要恐慌和躲避。
记者:哈尔滨市目前对地震是否有相关监测,如果发生地震,市民能否提前得到告知?
孙柏涛:目前黑龙江的地震部门是24小时监测的,一旦发现地震可能性较大的异常情况,地震部门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相关政府部门发出通知,因为地震预报只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发布。地震几率较大的预报,市民将通过政府公告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