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心理专家张聪沛做客东北网谈公共危机时期心理健康
2005-11-26 18:08: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6日电11月26日,东北网邀请到心理专家张聪沛先生做客访谈室,与网友就近期哈尔滨市地震传言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禽流感等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压力给予分析解答。

  张聪沛,国家心理危机干预组成员,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教授主任医师。

  访谈全文如下:

  主持人:首先感谢张聪沛院长在百忙当中到东北网做客,解答网友的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感谢!

  近几天哈尔滨经历了地震传言、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包括邻省发生禽流感,对哈尔滨人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24日哈尔滨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公布了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热线,这个热线电话公布后,反响怎样?据您了解,大家都咨询哪些问题?

  张聪沛:首先这三个事情加在一起,我觉得对我们每个哈尔滨市民来说,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24日公布了心理干预热线以后,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我们接到了100多个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电话。

  这100多个电话主要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咨询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大约占80%以上。他们咨询什么呢?“这个水会不会让人中毒”,“我现在很紧张”,“我现在已经难以忍受,我要崩溃了!”

  第二个方面是地震会不会发生。“假如说地震的话,我死了怎么办?”“我失去我的亲人、失去目前我的一切,我怎么办?”

  第三个方面就是“现在到处都在发生禽流感,水污染加上地震传闻,再加上禽流感,这样的打击我已经承受不了了。”甚至有个别来咨询的人说他现在躺在床上已经两天没有起床了,“我现在等待着地震的来临,或者说我会不会中毒?”所以要求进行紧急干预。

  据统计,来电话咨询的人大多数年龄都集中在20岁到30岁之间,也有一些人是老年人。

  主持人: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人产生这样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呢?

  张聪沛:首先和我们东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东北人热情、豪爽、开朗,群体意识强,互相之间信任度高。第二方面就是年轻人心理的灵活性大,容易受外界感染、跳跃性强、心理变化的频次较高。如果年龄稍大一些,心理的稳定性相对较强,不易受外界干扰,也很难受到外界的诱导。所以就形成了年轻人要比老年人或者是中年人要求危机干预的人多一些。东北人的特点加上年轻人的特点,所以在人群之中自我暗示与群体暗示相对发生较快、强度较高。所以传闻要比一般情况下传的比较迅速。

  主持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产生恐慌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张聪沛: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到传闻地震,到闻听邻省发生禽流感,这些事件从强度上都可以使人心里进入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在刺激下的心理反映,比如出现心理紧张、恐慌、难以决断,甚至出现一些精神崩溃。人处在长期的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

  就目前的事件来讲,每一个哈尔滨市民都经历了这一应激过程,但是绝大多数的市民心理是健康的,所以完全可以应对这一场应激。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此事件的应激出现偏颇,比如在信念上出现问题,难以把握自己的认知,建立比较偏颇的确认,比如松花江污染水会不会中毒,实际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少饮用松花江水,而是饮用桶装或矿泉水,即使是松花江污染,有毒物质也很难进入到人体中,就此一点很多人难以进行明确的确认,所以出现了偏颇的认知。

  第二点,目前来看,我们的饮用水够充足,只是其它生活用水显得较紧张,你随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有饮用水在出售或者在发放,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确认自己不可能有缺水的危机,只是每一个人都没有直接认识到这个小问题罢了。

  另一方面就是地震的危机。传言要发生地震的事,省市地震局都公开在媒体上承诺,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加上科学的一些实验证明,可以让我们从心理上认定,地震还没有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这是第二确认。

  禽流感虽然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发生,而在我国死于禽流感的人也不会超过几十人,何况我们黑龙江还没有发生,所以发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又进行了第三确认。

  这些确认加在一起,可以改变你的认知,让你确认自己确实没有处在危险之中,这就让你完全处于一种明确的心理认同:我是安全的,我不会有危险的。

  主持人:现在有些人第一是无法正常工作,第二个表现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否都正常呢?

  张聪沛:就我个人的角度来认识,还些表现都是正常范围之内。但只是一个量的差异。比如说无法正常工作,经常在分神,经常在溜号,注意力不能全部集中在工作当中,毕竟还是在工作,这还是正常。如果这人不能走出家门,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躺在床上,我认为可能是异常。

  还有一些人每天心里像有什么事情放不开,或者出现莫名其妙的烦燥、闹心、焦虑、紧张,甚至是恐惧,这都与我们目前处在这个应激状态之中有关。也就是说没有使自己摆脱应激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上述这些情况目前来看都均属正常,只是量上有异常。

  主持人:作为一个心理专家,您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现在大家的心理恐慌?

  张聪沛:就我个人来讲,首先经过1998抗洪,经过“非典”,我特别相信哈尔滨市民,我也相信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我也相信国家,有能力度过这场危机!所以我要有一个明确的确认,使我的认知系统能够处在一种没有危险的信号之中,这样就不能干扰我的正常生活,但是偶尔有些焦虑、紧张,我也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随着几个事件的到来,我平时的工作压力反倒减轻,我现在完全可以有时间去会会朋友,去看看老人,我在应激之中又得到了一个完成我亲情、友情这种心理需要,来还以前没有完成这样的心理债,这是比较正性和比较阳光的做法,它可以冲淡我们对目前事件所造成的恐慌和心理危机。

  主持人: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冲淡消除现在的心理危机?

  张聪沛:首先要相信和确认自己没有危险,何况“天塌了有大个儿扛着”呢!毕竟哈尔滨有几百万人做自己的伙伴,使自己有安全感,即使出了什么危险,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如果每天躲在广场中,如果地上出一条缝,有可能逃命变成了送命。有的时候在工作中,完全可以冲淡自己对危机的一些意识,使自己相对放松。现在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和大家在一起聊天、解除心理压力,有充分的时间和自己的朋友走动、来往、互相问候,这也让我们的心理上感到有一些温暖。特别是看到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我们,关心我们,也使自己能感到偶尔做一次明星的感觉,做哈尔滨市民多骄傲啊!提起哈尔滨也就等于提到了你自己,做明星的感觉真好!死一次也值得了!

  今后不管你到哪里旅游,说起哈尔滨,你会感到很自豪,曾经度过了一次危机,很健康地站到了别人的面前,别人会很羡慕地看你,当然旅游也就更加愉快了。

  而从专业角度,更重要的是自我排解某些压力,去寻求认知上的确认,也就是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经验和科学的数字判断出不会有大的危险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一点确认后,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心理放松、压力解除。当然,也可以去和亲友、朋友们多多聚会,在交谈之中可以赢得他人的支持,起到群体的正性暗示作用和积极的心理诱导,而使你的心理摆脱阴霾,重见阳光。

  主持人:现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在关注我们的访谈,下面我们回答几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狗尾巴花”:自从听说哈尔滨要地震,我天天晚上睡不好,有的时候忽然就醒,特别紧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缓解一下呢?

  张聪沛:首先确认这是由心理压力所造成的。这种压力是你表现在躯体上的失眠,解除问题首先从心理压力解除,上述我们谈了大量的解除心理压力的一些办法和内容,你可以自己浏览后,尽可能相信我们。如果没有效果,可以增加白天的外出活动量,或者睡前服用热牛奶,如果再睡不着,可以用少量的镇静剂。再睡不着的话,还是去找我吧!

  网友“吉林人”:您认为这次政府对停水原因公告的变化,对民众的心理是否有影响?大家在遇到公共危机时,政府如何作为才能最好地平抚民众的情绪?

  张聪沛:我认为公告停水原因的变化,对民众的心理是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家对事件的真相了解不清,这使心理上感到迷茫和不确认。而最近时期以来,国家的参与;政府的公开表态和整个水污染实验数据的公布,现在应该是可信的了。今后在遇到公众危机时,我个人认为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将实际情况公布给市民,实际市民是很理性化的,何况我们政府的工作宗旨也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想,权为民所谋”的,这有个相互信任的过程。政府相信民众,民众也就会相信政府!

  网友“小红袄”:张左己省长说要喝第一杯水,您认为领导的这种行为对安定民众情绪有作用吗?

  张聪沛:我认为张左己省长这一番话是为了证实再次供应的松花江水是安全的,相当于一个承诺,他这种承诺是建立在对科学家们工作信任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他是省长敢喝,我看我们没有理由不敢喝!他喝完我就想喝第二口!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排上。

  张左己省长的表态我认为对稳定市民的心态有积极的作用,至少让我们相信,政府有决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安全,我们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了。假如能中毒的话,和省长一起中毒住一个医院也是荣幸的。

  网友“bygy”:我看过很多美国大片,坚毅的人往往容易应对危机。前两天我看书的时候,书上说,做过求生训练的人哪怕是心理上的暗示,都会有好的效果。您能不能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一下?

  张聪沛:实际上所谓的坚毅就是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面对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场面,经受过多次艰苦环境、复杂条件、心理和生理的极限训练的人也相对有较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由于经历过困难的场面,再次发生时也不感到意外,不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而懂得如何面对和解脱,也就是说“有这碗酒垫底,什么酒我都能对付。”

  网友“伤心小剑”:三人成虎的道理谁都能懂,您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不是缺少信任感?

  张聪沛:三人成虎的道理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与群体暗示改变人的认知,而问题的关键是是否暗示成功,也在于被暗示人的状态。如果不相信,如何暗示也没有效果,只是在人们似信非信时暗示才起作用。如果进行了顽强的反暗示,即使你再高明的暗示也不会起作用的。

  虽然暗示和信任感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讲,人们的信任也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信者为灵,也就是符合了你自身的价值观,你才相信,否则是很难相信的。而目前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不信任,和所谓的信任危机都是我们目前在信念和价值观上有所偏差,很难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一样的信仰。这就使人们相互割裂,很难融合。

  主持人:有很多网友问,您第一次听地震传言的时候相信了吗?

  张聪沛:我第一次听到地震传闻的时候是在上海国际机场,当时有人就说,你别回去了,哈尔滨地震了。当时我似信非信,我回到哈尔滨以后,看相关的报道和我自己一些感觉,我觉得可能性越来越小。最后政府开始宣布,哈尔滨没有破坏性地震,那时候我就好了。现在我只有20%相信会发生地震,从“二八开”一下转到“倒二八开”。

  传流言的人也有他特定的心理状态,因为这取决于他的一种猎奇心理,自我为中心性,也就是说一辈子说话都没人信,现在终于有人信了,一辈子没人注意自己,终于有人注意自己了。我相信这样人的出发点并不是恶意的,如果没有市场的话,流言也就会不消自灭。好话没人信,坏话传千里。

  主持人: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广大群众怎样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

  张聪沛:首先,现在大家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非常关心,包括这一天多来,我接了100多个咨询电话。我感到哈尔滨市民确实有心理问题,尤其关于危机,包括对事件的恐慌,这样对我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使我们吃的不香,睡的不甜,玩的不开心,我不希望我们哈尔滨人是这样,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哈尔滨人的性格特征。

  所以我觉得大家要是想测试一下,到底自己是不是出现一种紧张与激动,当然我强调一点,这不是测验疾病,只是对心理状态的一个测验。前提条件是用目前的状态和过去在平静的时期相比较,用这两个比较进行几个测验题。

  第一个测验题就是,你觉得近几天来你的注意力好集中吗?

  第二个题,你是否感觉到有莫名其妙的烦燥、手足无措?

  第三个题,你是否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

  第四个题,饮食和睡眠有明显的减少?

  第五个题,是否感到轻度的恶心或不愉快?

  第六个题,亲戚、朋友找你去参加某些聚会,主动去回避。

  第七个题,感到与自己的家人异常地亲切,异常地恋家。

  第八个题,走在路上时经常仰视楼房,注意地面,注意行人的表情。

  第九个题,感觉浑身无力,兴趣索然,回避工作。

  第十个题,现在你想到外地旅游或投靠亲友。

  如果上述能有4个题答“是”,那你就要进行心理紧张疏导或进行自我调整了,如果10个题都是“是”的话,建议到我那里住院。最好一个住院的人都没有,最好我们的哈尔滨市民都答“NO”!

  主持人:还有网友在网上留言咨询,如何防止广大市民在类似的突发事件中不会出现莫名的心理恐慌?

  张聪沛:首先要进行事件前的心理准备,比如说见怪不怪。第二,就要掌握自己信息的绝对畅通,以至于让自己有明确的判断和定向。第三,需要突发事件有良好的透明度,让我们了解其实质性的问题。

  主持人:可以到东北网浏览最新信息,让自己有准确的判断。

  张聪沛:判断明则心明,当然也就找不到恐慌,走夜道为什么害怕呢,就是因为不知道夜道会发生什么。

  主持人:刚才我注意到,您是国家心理危机干预组成员,您在工作经历当中看到大灾之后群众都有哪些表现?您是怎样劝导他们的?

  张聪沛:我参加过多次心理危机干预,而有时现场是非常惨不忍睹的,亲友也是痛不欲生。当然说我做的工作不是救世主,首先我要稳定受灾者家属的心态,防止失控,特别是进行比较现实的心理疏导与心理解释。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失控了的情绪;第二个就是导入心理学原理下的相对观念;第三教会人们学会冷静面对危机和面对现实;第四让人们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苦的不再苦了,甜的也不再甜了”。从此控制情绪,控制现场,使事件能够顺利进行处理,消除事件后给人们带来长远的心理伤害。

  主持人:最近几天作为哈尔滨市民我本人也在传言当中渡过,心理压力也不小,您能否采取一种像您刚才说的催眠的方式,让我睡着,亲自感受一下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

  张聪沛:现在给我的感觉,你不用催眠你也快睡着了。在跟你谈话的时候,我在做一种潜移默化的,让你放松和让你认同的一个心理暗示。所以我觉得你眼皮在向下沉,用不着多一会儿你就睡着了,当然你不要梦到地震、中毒、禽流感之类的,但只是梦到一个哈尔滨的明天会更好,你所要得到的都会在你的梦里所实现!

  主持人:感谢您在百忙当中到东北网做客,教会我们这些自我解压的好方法。

  张聪沛:感谢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东北网给我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