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1月28日电 27日11时30分,哈尔滨开始试供水。
27日18时,全市恢复供水,省长张左己畅饮了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
当母亲河的水再次流进城市的血管,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向世人交上了一份满怀豪情的答卷:我们又一次度过了难关!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从’98的洪水,到让人闻之色变的SARS,再到这次水污染,我们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人民经历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也一次次战胜了灾难,坚守了我们的家园。
危难面前,有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磨难面前,有人民从容达观的精神;困难面前,有八方同胞的鼎力支持———还有什么,能把我们吓倒?还有什么,不可战胜!
四天,让我们体现也记住了一种精神: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编者
执政为民赢百姓信赖
及时把真相告诉市民,连续向百姓通报最新情况,沉着、科学、有序、依靠群众组织应对措施,还百姓有序的生活环境———执政为民,落得扎实。
李士良(市社科院名誉所长)
21日,晚上回家,知道停水了,这天晚上路边小摊儿的水一箱卖50元钱,我也有些恐慌。第二天,我看到政府公告,明白了停水原因,再看水价被控制下来,就平静了。我非常赞赏政府的做法,让百姓知道真相、了解水情,百姓理解了,才能产生更强的凝聚力,才能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毕竟,一个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停水多日是罕见的,而生活依然有序,这是百姓对政府透明政策的回应,就是众志成城。
刘燕平(抚顺街道办事处居民)
罗斯福曾说过:“我们唯一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其实,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停水这么多天,是件很大的事,但全市的老百姓并没恐慌,这是因为政府采取的措施得当。
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停水后自己的生活无法保证,但政府采取的紧急预案,让各大超市的纯净水堆得满满的,所以老百姓也没有必要恐慌了。加上媒体及时播报水质情况,让信息更透明,让谣言止于公开。
一个诚信的政府,是值得百姓信赖的。哈尔滨经历许多大事,之所以能获得一个个胜利,是因为政府与百姓的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张肇锋(市电子仪器厂退休干部)
说句实在话,刚听到停水的消息,我特别紧张,孩子们都在外地,那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呀!现在,我耳朵里每天都是送水的信儿,我所在的东莱街道办事处水晶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三次送水,给我成顿地送;社区打井出水,给我成桶地送;区里走访调查,给我成箱地送。政府真把咱老百姓的事当大事,到真格的时候不含糊。在周围,我看不到愁眉不展的面孔,听不到谩骂和埋怨,政府在高效行动,百姓在全心配合。活这么大岁数,看到这样的社会风气,高兴、欣慰!
血浓于水见患难真情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都说,现代城市的水泥森林,阻隔了邻里间的交流、亲情。然而,当危难来临时,流淌在这座城市血脉里的温情,是那样的淳厚……
李淑梅(道外区三棵小区5栋1单元302)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家楼下是一个小食杂店,用的是商服用水,比正常水价格高。储水那两天,6楼到8楼,因水压低,水上不去,食杂店店主王圣芝大娘主动让楼上用户到她家接水。3楼2门85岁的刘老太太一人独居,王圣芝与姑爷每天都将自家储的水送到刘老太太家,把老太太感动得直掉泪。平时,这座城市人与人之间看不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人情与人性太让人感动了。
马秀占(道外区东北新社区主任)
真没想到,危难时刻我们社区居民的素质这么高!不说平时接水时互帮互助,昨日停水最后一天,居民家的水缸大都见了底儿。8点多钟,社区组织的取水有序地进行着,我看见患有腰间盘突出症五六年的张洁梅一手拎着一个大桶,不到半小时就蹒跚着取了十多趟。我上前帮她拎水,并问:“你家储得了这么多水吗?”“我们楼除了我和我姑娘,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我得帮老人家把水先存上。”原来,她家的水缸还一滴水未存呢。我当时直感觉自己眼眶发热。你说,人与人之间能有如此亲情,我们还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刘荣(南岗区民益街37号居民)
我工作特别忙,21日嚷嚷储水时,我也没存上。第二天上班,我将两只水桶放在邻居家,让她帮忙存水。谁知,晚上邻居给我送来两个装满水的新桶,一问才知道,我家的两个桶都是漏的,她出门给我买了两个新的,而且还是到附近高层拎的水。其实,平时邻居见面也就点点头,大家并不熟悉,但是关键时刻,邻里赋予的温情让人心热。哈尔滨人表面看似大大咧咧,其实心肠都很热。
从容自信你微笑了吗
新浪网有一“跟贴”———“哈尔滨人不要掉链子,要微笑着走在大街上”。其实,面带微笑,已成为“水荒”中哈尔滨的城市表情。“水荒”面前,哈尔滨人表现出来的从容、自信、坦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精神,正是这座城市的风骨。
温庆海(哈尔滨市市郊农电局处长)
近日,在百度网站哈尔滨贴吧里,有一位市民留言说,他家住道里区,在停水之前就已经接了很多干净水,有哪位没有接到水的市民可以给他打电话,约时间到他家免费取水。很多市民在后面跟贴,感谢这次小小的“灾难”,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赤诚和美丽。其实一个城市的素质是通过每一个个体表现出来的,哈尔滨市民在这次困难面前交上了一份令人动容和满意的答卷。
非常时期,市民最负责的表现就是能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每天出门时,以微笑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丹·本-卡南(黑大教授黑龙江电视台英语新闻编审)
昨天,西班牙一家媒体记者电话采访我,他对哈尔滨现在秩序井然的正常生活感到不理解。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像哈尔滨这样的特大城市发生停水危机,就应该像发生战争一样满目狼藉,可他实际在哈尔滨的所见所闻却恰恰相反。
水是生命线,在停水的几天里,哈尔滨人的高素质深深感染了我。在我教书的黑龙江大学,食堂有充足的食品供应,卫生间清洁干净,学生互帮互助,每天都有不少学生问我水够不够用。在我所路过的社区,居民耐心有序地排队取水,看不出丝毫的恐慌。停水危机不仅没对市民生活造成影响,大家在一起情绪稳定,谈笑风生。让我这个从外国来哈定居的人丝毫看不出哈尔滨正在经历一场严峻考验。在危机中,“微笑的哈尔滨”带给世界的是震撼。
邱宏(《沈阳晚报》高级记者)
23日,得知兄弟城市哈尔滨即将多日停水的消息后,我就火速赶往冰城。连续几天的采访,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哈尔滨上至政府下至百姓,“抱成团、拧成绳”,共度难关,哈尔滨必然能打一场漂亮胜仗。
在走访的多家社区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家储水了吗?”一句简单的询问,让人心中充满暖意。在宾馆,每次出门采访和采访归来时,服务员总能面带微笑,这种沉着、自信的心态,使我的心情也随之改变。老百姓识大体、顾大局,对停水事件能够正确看待。市民们充分地理解政府,哈尔滨人这种热情、善良、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值得沈阳甚至全国的城市学习。
八方支援后盾是14亿同胞
停水期间,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运抵的水,让哈埠人感受到血脉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传统,更是赖以生存发展繁荣的民族品格。
梁梦阳(市文联主席)
停水期间没出现哄抬物价、大批抢购的现象,与全国人民的支援密切相关。停水第二天,与哈市各区对口的省、市就将饮用水源源不断地运抵哈市,饮水短缺的现象很快缓解。特别是哈市急需去除水污染的活性炭时,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物资畅通无阻地运抵哈市。24日,我进京开会,北京的几位专家关切地问起哈市的情况,听说哈市人民心态平和、社会安定,专家们高兴地举杯为哈尔滨人祝福,当时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于文(道里区委宣传部长)
几天来,哈市人民在水污染这一突发事件中风雨同舟,党政军民合力攻坚。而外来援助,也是取得这场胜利的关键。“一个好汉三个帮”,几天来,佳木斯、牡丹江、绥化等地的制水厂昼夜开工,源源不断地向哈市输送生命水。来自省内外的运水车穿行于哈市大街小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情谊感动冰城。
初玉华(北京中视明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董事长)
在哈尔滨进行招聘工作期间,正赶上全市停水,别人劝我回京躲几天。我抱着看一看的心情留下来,我曾担心因为停水影响工作进程,但看到各地的饮用水很快运达哈市的动人景象,很受感动,招聘工作没因停水而受影响。我在完成任务后高兴地离去,我将把哈尔滨人面临停水时的平稳心态告诉我的朋友及亲人。愿哈尔滨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和谐,将来有好剧本,一定上这儿来拍。
哈尔滨临时停水大事记
(11月21—26日)
21日
●哈政发法字【2005】26号公告发布。
22日
●哈政发法字【2005】27号公告发布,市政府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
●至22日下午,已有牡丹江、绥化、佳木斯、大庆、五常、齐齐哈尔、鸡西、伊春等地市近1500吨饮用水运抵哈市。
23日
●制水二厂49年来首次全面关闸停水。
●哈政发法字【2005】28号公告发布,自12时起临时恢复市区供水管网供水。
●哈政发法字【2005】29号公告发布,于23时起,停止市政供水管网向市区供水。
●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使用活性炭进行水过滤的水处理方案。
●中小学生开始持续放假到30日。
24日
●5时许,松花江高浓度污染带前锋到达四方台上游苏家水质监测点。
25日
●13时08分,河北省组织支援黑龙江省的首批157吨活性炭运抵哈市。
26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哈尔滨。
●松花江高浓度污染带已移出哈尔滨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