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9日电 到2005年底,同江市可以向俄罗斯市场出口蔬菜7000吨。一位有着丰富种菜经验的专业户李喜说,“同江种的是大路菜,可是就能在江北卖上好价钱。”那表情里透着无限的自豪。“不就是因为同江的水土好吗。”水土好的不止是同江一处,但同江人最先做到的是充分利用了与众不同的地缘优势,把碧水蓝天做到了极致。近年来,同江市领导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政府的指导不是指手划脚,是要参与其中。要从过去的只抓计划落实中跳出来,用市场手段全力组织好社会化大生产。土地是农民的,种啥不种啥农民自己说了算。要让种惯了大豆的农民改种蔬菜,光靠行政命令是不行的,要给他们寻找到能够领着他们进市场的龙头。光扶上马送一程还远远不够,要长期为他们互动搭台才行。
据介绍,同江今年在越来越多的蔬菜基地里,生产的是甘兰、元葱和以色列番茄,一眼望不到边的秋菜中,最多的是俄罗斯人爱吃的土豆。同江市近两年研究透了俄罗斯市场,他们调整种植业结构,跳出了眼睛向内的老套路,把眼光盯住俄罗斯远东市场,把“菜篮子工程”做到了俄罗斯。因为同江人对市场的了解可谓知己知彼:同江与俄罗斯的下列、远东的最大城市哈巴最远不到150公里,最近只有6公里。夏季过江可以赶下列的早市,冬季三天不过蔬菜水果,就可以让哈巴的市场波动。这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正因为同江人看到了这一点,近两年同江下大气力抓了两件大事,一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东西两个港口进行了不断的改造,使两港的吞吐能力由过去的两万吨,增加到近百万吨。因为同江过去没有铁路,严重地制约了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上马了铁路工程。引导农民瞄准俄罗斯市场,大上俄罗斯人喜欢的蔬菜。二是加大了为蔬菜生产配套的龙头企业的建设力度,通过环境建设,以“人气”赢得客商,先后引进了晓龙经贸公司等龙头企业,动员闯俄罗斯的能人回家乡创大业,使同江商人刘桂枫重返家乡建起了隆枫经贸有限公司。在对俄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同江市的“菜篮子”跨过界江,为俄罗斯搞起了国际配套。如今,要满足俄罗斯市场需求,同江菜农已经没有了农闲时间,一年四季他们几乎都在忙,不过忙中有效益,他们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