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日电 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保持先进性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现实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极大地拓展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空间,丰富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就是说,目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要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实现这样一个完美结合,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其意义重大而深远:首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价值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宗旨。其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为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对执政党而言,没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就不可能有持久的执政地位,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有效途径,这会极大地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感。第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在本世纪前20年,领导人民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没有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必要的保障绝对不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此,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二、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以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来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包括:大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有效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科学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有力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这些体现能力的本领转化为相应的制度机制,这就是:建立健全激发创造活力的机制,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造财富、发挥才干的积极性;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以有力化解各种利益矛盾;改革利益表达机制,以真正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以切实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以彻底消除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制约,等等。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焦点问题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终要体现在最大程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着力解决好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焦点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别显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以及在土地承包征用、城市拆迁补偿、下岗失业职工安置、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需要维护群众利益的问题,等等。只有本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千方百计地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空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