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日电 在哈市道外区十八道街竹林小区2号楼一户极其普通的民宅内,住着一个市井“画家”。就是这位以卖茶叶为生的“画家”,用3年的时间磨砺出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蒙娜丽莎》。这个画家就是37岁的下岗工人由越。
在由越的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幅古典写实派的《蒙娜丽莎》,其画风与原作极为相似。在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丝制衣服上的褶皱,贵妇人光洁而富有弹性的皮肤。画中的蒙娜丽莎带着神秘的微笑,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她那迷人的目光。画如人生,画中融入了由越的坎坷人生的心路历程。由越告诉记者,1995年下岗后,他开始制作牌匾。为使图案更逼真,他常将实物拍下来,再仔细研究。在此过程中开始了油画的创作,特别对达芬奇古典写实的细腻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试着去画这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一画就是3年。
由越说,这幅画曾在一次画展中展出,有人出资万元购买此画,但被他回绝了。
金钱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虽然他很需要钱。画中融入了他20年的心血,他是用心来创作那幅《蒙娜丽莎》。由越的父亲说,由越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书画天赋。细心的父亲发现后,便将他送到道外区文化馆办的素描班学画。由越说:“1988年,我成了哈尔滨港务局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工人。作画的时间少了,但就是忘不了那红黄蓝白的颜料、盘子、椅子,悠扬的古筝乐依然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下岗后的由越开始了卖茶叶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他就推起满载茶叶的三轮车来到早市。先品后买、薄利多销、以和为贵是他的原则,因此,老顾客上门买茶也越来越多。
谈起丈夫由越,“贤内助”郭占敏讲,从小她就羡慕那些会画画的人。也正是这一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用郭占敏的话说,生活和艺术总有冲突的时候。由越的书画工具很简单,菜盘子翻过来就是调色板,椅子就是画架,听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做画。一看到丈夫能开心地作画,她也跟着开心。
20多年的生活带给由越太多的坎坷,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强烈地希望用笔将自己的人生表现出来。虽然生活拮据,但有了书画的生活让他感到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