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4日电 作为几乎与这个城市同龄的百年公园,兆麟公园陪伴几代哈尔滨人度过了纯真的童年、火红的青年和充实的晚年生活,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兆麟公园可以说是全市的休闲、观赏、娱乐文化中心,每到夏天,老百姓们都会在吃过晚饭后,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看戏、听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那时,全市大部分的文体活动都是在这里开展的。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公园,除了展出动物,公园还设了鱼、鸟、花卉室,室内培植了种类繁多的南方花卉和各种热带禽鸟,建了金鱼池,并设海豹喷泉和彩灯,成了人们怡情养性、增长知识的好地方。
兆麟公园北门附近的木质音乐台堪称哈尔滨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舞台。从哈尔滨解放那年起,几乎每年的“五一”、中秋等重大节假日,这个舞台上都有来自全市各个单位的文艺团体为大家表演节目。而作为哈尔滨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多中小学校的入队、入团仪式也都选择在这里举行。每年清明节,来祭扫李兆麟将军的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络绎不绝。
据兆麟公园的老职工左学仁回忆说,几十年来,兆麟公园始终配合形势举办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其社会主义教育文化阵地作用。1958年,配合学习苏广铭,兆麟公园举办了大规模的“全市大搞技术革命、文化活动游园大会”,为人们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全市各单位、各区都设立了展位,有点像今日的哈洽会雏形。这次大会在全市影响深远,人们参展的热情极高,连整个森林街、兆麟校都设满了展位。
1963年,正值国家处于暂时的经济困难、人心不振时期。为了活跃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时的市领导任仲夷、吕其恩向兆麟公园提出了把冰灯引入兆麟公园、并加以艺术化的建议。兆麟公园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做模具,终于在正月十五那天组织起哈尔滨首届冰灯游园会,展出用水桶、五星、和平鸽等简单模具冻制的冰灯上千盏,或挂在树上,或摆在小河上。首届冰灯虽然造型简单,品种单一,光源落后,但却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它不仅让原来只在春夏季热闹的兆麟公园在冬日里引来了游客,改变了其半年闲的状况,更激发了哈尔滨人对生活的热爱。首届冰灯游园会开幕仅仅两个小时,就有20多万市民前来参观,甚至有盲人前来摸灯“观看”。当时,全国“三北”地区的城市都来参观学习,游人多的时候,兆麟公园在铁栅栏缝里开辟了30多个售票窗口。
兆麟公园是哈尔滨冰灯艺术的发源地,可以说,哈尔滨冰灯几十年发展历程中的每一项新设计出台、每一个新品种增加、每一种新光源引进,都离不开兆麟公园。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发展到今天,兆麟公园功不可没。虽然近年来随着市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兆麟公园渐渐失去了其市民休闲娱乐中心的地位,但它在老百姓的心中却是永远的舞台,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