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22岁的佳木斯小伙顾欣绝笔—谁来拯救我的父母
2005-12-06 15:32:24 来源:东北网—三江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6日电 不甘心:得病的为什么偏偏是我?不放心:背着20多万元债务,父母怎么过?

  他是一个年仅22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籍的小伙子,4年前来北京上学、工作,立志成就一番事业。

  今年5月,他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11月25日病逝。刚刚工作了一年的他,还没来得及好好为父母尽孝便撒手人寰,而他的父母,要面对的是孤苦的后半生以及为儿子治病欠下的20多万元的债务。

  顾欣的好朋友潘磊说,顾欣去世时,心里有一个不甘心和一个不放心。

  不甘心的是为什么命运偏偏把病魔降临在自己身上,无论他多么坚强,还是无法战胜它;不放心就是自己的父母,顾欣曾经答应父母在5年内买车买房,把父母接到北京住,但是这些诺言他都没能兑现,更无法想像背着20多万债务的父母如何度过以后的日子。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顾欣的父亲顾胜举说,儿子临走前一直瞪着眼睛,紧攥着拳头,蹬着脚,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妈妈,谢谢你们!下辈子我给你们当爸妈,把你们的爱都还给你们!”他直到咽气,眼睛始终没闭上。当时的病房里已经哭声一片,为顾欣痛哭的包括和他相处了半年的医生和护士,同病房的两个同病相怜的70多岁的老爷爷。

  按照顾欣家乡的风俗,没有成家的人去世之后不能入土,顾胜举决定把孩子的骨灰撒在郊外。顾欣的朋友们死抱着放有他骨灰的袋子,抚摸着没有火化透的骨头不肯放手。

  “骨髓移植?想都没敢想。”

  在位于北京和平里的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顾欣的父亲顾胜举和关照了他4年多的朋友潘磊。

  在潘磊眼里,比自己小七八岁的顾欣是个有抱负、有主见的小伙子。学计算机专业的他一心投入到工作强度极大的销售行业,“我不怕累,趁年轻多锻炼锻炼自己。”一年前,顾欣这样对潘磊说。

  今年5月8日,顾欣鼻子流血不止,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他已经住进中日友好医院,给家里打电话却只字未提自己的病情多么严重。

  患病期间,顾欣比父母和朋友都了解病情的发展。顾欣的父母是农场的下岗职工,在佳木斯的生活靠的是开废品收购站的收入。为了省钱,顾欣根本没有考虑做移植手术,他选择了保守治疗,用父亲的话说:“骨髓移植手术?我们连想都没敢想。”即便这样,为期半年的化疗还是花进去30万。

  “我想给爸妈写50封信,我死之后,他们每年看一封,让我的信陪着他们一直活到100岁。”

  顾欣写东西的灵感最初来源于自己的偶像——羽·泉组合送给他的一个笔记本。11月4日,羽·泉到医院看望他时曾送给他一个笔记本,让他“把自己的快乐记录下来”,顾欣因此满心欢喜地计划着要写点儿东西,但是急转直下的病情剥夺了顾欣记录快乐的权利。11月14日,顾欣的癌细胞数量陡然上升,他对潘磊说:“高兴的事我真的写不出来了……我想,不如给我爸妈写50封信,我死之后,他们每年看一封,让我的信陪着他们一直活到100岁。”可是无情的病魔再次把顾欣的心愿扼杀了。转天他就陷入了40度的高烧状态。

  11月24日,顾欣去世的前一天。他每一次呼吸都是费力的喘息,每说一个字都是竭力的嘶喊。可就是这样,他还是拽下氧气面罩,把父母赶出病房,将自己不甘心、不放心的事都交代给潘磊。11月25日,潘磊把顾欣的话整理成文字,送到顾欣曾经工作过的搜房网站。3个多小时之后,顾欣离开人世。

  顾欣绝笔自11月25日发表在网上,至今仅仅10天。

  目前,在搜房网某小区业主论坛上,关于顾欣的3个帖子总浏览量已经达到7.5万人(次)。文章发表后第二天,一位来自沈阳市的女士汇来捐款1000元。至今已经有几十人打来电话慰问,顾欣原先工作过的单位捐款近两万元。

  “这个儿子养得值”

  顾胜举开始并不知道这封绝笔的存在。潘磊把网上的事跟顾胜举说了,老父亲看到这封信,感慨地说了一句:“临死还想着父母,我这个儿子养得值……”

  和大多数平凡的家庭一样,顾胜举、顾欣这对倔强的父子之间有“代沟”。11月初,顾欣一家三口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饭,仅仅是因为顾胜举要用桌上的辣椒油拌拌凉菜,爷儿俩还闹了场不痛快。

  顾胜举如今再说起儿子,话语中充满着爱怜和欣赏:“我没想到他这么有人缘,他品质上有好多发光的地方,阳光善良,那么多人喜欢他,他是我们的骄傲。”

  顾欣绝笔片断 我不舍得就这么离开

  提笔开始写字的时候,我知道,我的时光无多。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遗憾。只是感恩于父母,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

  父母为了我辛苦了一辈子,我不舍得就这么离开,我还要为他们尽孝道,我还要赡养他们。这样的思绪一直在脑海里挣扎,甚至在梦里。

  谁来帮帮我的父母,让他们能无牵无挂地活着。房子没了,他们该住哪儿?难道要行乞、捡破烂、露宿街头吗?此时此刻,我不求我能活着,虽然我知道没有了我,父亲和母亲不会真正开心地生活,但我只是希望父母能健康无忧地终老,我会在我走的时候对他们说,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能在每一年我忌日的那天来看看“我”。

  社会关注白血病 何时不再是幸福家庭杀手

  类似的悲剧曾经上演过,现在依然在继续。对于白血病家庭这个群体来说,社会公益慈善捐助目前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政府、民间机构以及个人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才能为白血病家庭撑起一片蓝天,让悲剧不再上演,白血病不再成为毁灭家庭幸福的罪恶杀手。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