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给机器人以灵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蔡鹤皋
2005-12-07 09:58:4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蔡鹤皋:航天部任命的机器人总设计师,主持机器人本体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先后共研制成功八种型号20余台焊接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取得了机器人机构仿真、机器人力控制、柔顺运动控制、多传感器灵巧手及纳米级微驱动系统等多项研究成果,在机器人感知系统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研制成功多种型号自动化包装码垛生产线,建立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   

          蔡鹤皋对自己如此评价:推动中国机器人发展第一批老专家中的一位。

    同中国机器人共同成长

  东北网12月7日电 题:给机器人以灵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教授蔡鹤皋

  1979年底,蔡鹤皋作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在那里,接触到了机器人,并参与机器人研究。蔡鹤皋感到,机器人技术,我国已落后于美日20年,我们必须迎头赶上。1982年回国,蔡鹤皋来到航天部汇报:我已经掌握了机器人技术,我们自己也可以搞机器人。1985年,蔡鹤皋造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轰动一时。此后,蔡鹤皋便一直致力于此。

  1986年,哈工大成立机器人研究所,蔡鹤皋曾担任副所长和所长。20年来,哈工大研究队伍从弱到强,承担任务从小到大,逐渐成长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究单位,蔡鹤皋本人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非凡成就。

    曾经不被国内企业所信任

  对于机器人研究,蔡鹤皋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其中,民族的责任感起着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在为天津石化做包装码垛机器人时,蔡鹤皋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所要承受的重担———民族的尊严。当时,该企业内部形成两派,一派力主用国货,一派坚持从国外进口。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决定国内外同时订货,外国和哈工大两条生产线同时安装在天津石化的车间。最后事实给出了答案。不久,外国生产线趴窝了,而我们的照常运转,石化企业请哈工大的专家去修理外国生产线。

  当时,大庆石化、天津石化、齐鲁石化等国内著名大型石化企业,长期依赖进口设备,消耗大量的外汇,“国外产品的质量并不是很好,但是,没办法,我们自己造不了,人家要多少钱就得给多少钱”,蔡鹤皋为此非常痛心。随着成果的取得和事实的验证,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购买哈工大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如今,国内市场已被国货占领。

    多培养做事的人

  蔡鹤皋培养了很多学生和接班人。蔡鹤皋常常对他们讲: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谈到未来机器人研究的发展走向,蔡鹤皋说,目前,机器人呈现着多样化的趋势,而且,智能越来越高,“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是没有限制的,如果说有所限制的话,那只是受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限制。”哈工大目前正在承担着国家863以及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技基金等多项研究任务,研究空间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包括智能机器人和感知功能机器人等等。对于科学研究,蔡鹤皋常常告诫学生,国家投钱,来之不易,一定要认真,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为国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在选拔接班人时,蔡鹤皋看重才华,但更重视“德”字。“大家的发展环境是一样的,每人都可以申报课题,可以做课题组长,可以把课题做大,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奋斗,但是,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团结人,具有团队精神,有苦自己承担,有利让给别人,如此,才能攻克大的科研课题。”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