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齐齐哈尔市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
2005-12-07 15:16:52 来源:东北网  作者:文/李力 摄影/李兆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文物挖掘现场

  东北网12月7日电 日前,齐齐哈尔市新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出土蚌环之多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

  2005年11月8日,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行五人来到富拉尔基区文物管理所,与富拉尔基区文物管理所进行拟申报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查,当来到洪河村东南约一公里处时,在嫩江西岸的断壁上,发现一处大型房址,并在房址底部发现一组排列整齐的蚌器,由于没有携带挖掘工具,只对该蚌器进行清理,经过初步清理发现,该处为一座墓葬,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断壁位于嫩江西岸,它高约5米,表土为耕土层,厚约0.3米,土质为黑色亚黏土,包含植物根茎及石块。房址开口于耕土层下,呈长方形,开口下约1.5米至房址底部(未清理);墓葬开口于房址底部,南北向,为土坑竖穴墓,仅存西北一角,呈三角形。北宽南窄。南北长约1.3米,东西宽约0.4米。

  由于墓葬破坏严重,墓内肢骨仅存骨盆以上大部分,头骨面向嫩江(东侧),为侧身葬。已经分不清是左侧还是右侧的尺骨和桡骨上,整齐地排列着十件蚌环。位于骨盆右侧,出土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低温烧造黑色彩陶钵。

  记者在文管站见到了这十件出土蚌环,完整7件,残3件。据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辛健介绍,蚌环呈闭合的椭圆形,为单片蚌壳去边、掏空、打磨制作,钙化程度高,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清脆声音。环壁由宽变窄,最宽处为蚌壳中部边缘,呈倾斜状;最窄处为两片蚌壳闭合处,呈圆柱状。蚌环呈黄白色,部分位置出现蛋白色涂层,使表面粗糙,疑为氧化物。最宽处可以清晰的看见生长纹。记者仔细观察,出土蚌环“工艺”精巧,依据天然纹理打磨,在现代也属于上佳工艺品,古人仅用简陋工具能制出此物,令今人称奇!

  出土的彩色陶钵周身有凹凸不平的经纬纹。位于口沿外侧有一圈宽约2厘米的红色彩条,位于彩条的下方有一条线,与周身的纹饰区分开来。从陶钵的残片可以清晰的观察出,该陶钵胎体内添加了蚌粉,胎质较细腻。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辛健介绍说,洪河村的墓葬,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出土的蚌环数量之多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

出土的蚌环
出土的白玛瑙刮削器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