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畅通销售渠道发展精深加工 肇源县做活粮食增收大文章
2005-12-07 14:08:09 来源:大庆网  作者:张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7日电 日前,记者在肇源县新站粮食产业园区看到车辆来来往往,人流不断,整个园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刚刚卖完水稻的新站村农民许少江乐呵呵地往家跑,进院就喊媳妇炒俩小菜,烫一壶小烧:“水稻价格每公斤比去年涨8分钱,3万斤收入2.7万元,比去年多卖了2000多块。”

  园区办公室主任张伟一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由于园区拉动,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往年,虽不到收购旺季,农民卖粮热情依然很高,今年园区粮食交易量可达50万吨,农民直接增收1500多万元。”

  精彩好戏,缘于该县对粮食产业的开发。

  肇源县土地肥沃,全年粮食总产超过5亿公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如何解决粮食增产不增收问题,成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心中的“千千结”。经过调研,他们确定了基调:搞活流通、发展精深加工。

  思路决定出路。2004年,这个县规划启动了11.6平方公里的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在粮食上下游产品项目和吃配项目上做文章,走上了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路子。聘请市有关专家对园区进行规化设计,划分了工业区、仓储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市场贸易区和绿地区六个区块。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路“五通一平”。随着园区载体的完善,一批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入驻园区。目前,已有古龙贡米集团、北大荒米业、太太香米业等30多户粮食加工企业进驻,300多外地收粮“老客”长年留驻,每天发往省外的粮食就有10———30个火车皮。

  龙头“张大嘴”,农民粮堆下去了,腰包鼓起来。种田大户苗春生,哪年种水稻都在200亩以上。粮食收回来,往企业一送,一点不愁卖,而且一年比一年“金贵”,收入年年冒高,他还买来水稻插秧机、收割机,要大干一场。古龙贡米集团与农户签谷子订单3万亩,实行保护价收购,为农民增收拴上了保险。企业生产的“古龙贡米”打入全国2000多家超市,并远销到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1-10月份,企业利税1026万元。这个县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引进以玉米心为原料的生产糠醛项目,使以前用于烧饭用的玉米心也换回了钞票。

  一手粮食棋,走活百业来。目前,新站镇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2000多户,一年赚回3000多万元。在园区打工的1000多农民搂足票子,200多户运输户搞货运,每户“对付”上万元。常驻的300多外地“老客”扔在饭桌、旅馆的票子,都揣进了当地人的腰包。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