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对付检查监管 网吧频耍花招
2005-12-08 09:24: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8日电 近日,哈尔滨市市民向记者反映,香坊区珠江家园附近有一家网吧,接纳附近学校的未成年人上网,并且通宵营业。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网吧使用新招数避开监管。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贵宾”多是未成年人

  记者发现,许多网吧越开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经过精心装修,卡座、包房、单间等新格局取代了以前单一的大厅。而这类“贵宾”间多是半遮掩的,用门帘挡住,具有隐蔽性,从外面很难看清里面的情况。据经常上网吧的刘先生观察,现在许多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都将他们引入此类“贵宾”间。据说这样可以避开检查人员,因为一旦管理部门检查,检查人员往往都是在大厅看一圈,并不了解还有卡座、包房、单间等“内容”。

  记者了解到,哈尔滨市农田街小区内的一家网吧经常用紧挨着后门的小间或者隐蔽的卡座招揽未成年人。如果有家长来找孩子,店主还主动为孩子“把风”,使家长很难发现。

  记者发现,小区内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较为普遍。

  封门“包宿”遇火情难逃生

  “包宿”就是从21时到翌日清晨在网吧通宵上网,因这一时段的上网费用低廉,所以受到经济条件有限、白天时间有限、又脱离家长管束的高校在校生的青睐。记者发现,大学校区附近网吧包宿之风最浓,如工大、黑大、师大、农大附近的网吧,一到周末“包宿”者必须提前预定位置,一到晚上所有的位置就会被占满。几乎所有的网吧都是7时结束“包宿”。网吧集中的地方就会出现大群的上网者返回宿舍睡觉的情景。

  日前的一天清晨,记者在学府路四道街看到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结束“包宿”从网吧出来。见记者拍照,他们满不在乎地说:“我们集体晨练呢。”

  记者在哈尔滨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了解到,按规定,网吧营业时间最晚不应超过24时,而网吧业主的主要财路就是“包宿”。所以为了躲避检查,许多网吧都选择了“半夜封门、打死不开”的办法。记者采访中发现,某高校附近多家网吧每天23时就大门紧锁,而且大多数是使用下拉铝合金门,窗户也都用厚实的帘子挡死,密不透风。更有高明的网吧用自家的牌匾的长明灯来掩盖室内的灯光。在这种环境下,室内空气极其污浊,烟尘满屋飘散,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发生火灾或事故,里面的人员根本没有办法疏散。

  记者采访中发现,随着环境、设备的改善,网吧的收费也呈上升势头。在许多单间和包房中,还出现了沙发床,单、双人床等家具。据一位经营者说,这是应上网者的要求而设置的,现在“包宿”的人多,有的甚至连包一个月到几个月。这些人玩累了倒头就睡,醒了继续上网。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床铺,这些人可能就跑别的网吧去了。

  种种伎俩对付监控软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控制软件,以便于登记上网人员身份和监管网吧营业额。这一软件要求每一个上网者都必须持有上网卡,而上网卡是使用者自己用身份证登记的,按理说应该人手一张。而网吧应付此招的手段是储备上百张上网卡,提供给那些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没有上网卡的人使用。记者发现,网吧老板手中的大量上网卡一般都是从到外地工作的毕业生手中收取的。

  按规定,网吧对上网人员要登记姓名、身份证,并且记录保留时间最短为3个月,而实际上网吧并不按这一规定执行,往往是为应付检查做假的记录,来掩盖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事实。

  按规定,24时后网吧不许营业,控制软件对此进行监管。在24时后,网吧营业服务器若想逃过监管,就要靠一些电脑“高手”来做手脚———现在网吧大多都和一些网络公司或者计算机软件公司挂钩,网吧花钱请他们帮忙,使得自己的主机可以避开监管,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系统维护支持,使其营业不受监察。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