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3日电 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事件,松花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事故发生后,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省农委下发通知要求对受污染的毒鱼要做到禁捕、禁售、禁食。国家环保总局也提醒市民两个月内不要食用松花江出产的江鱼江虾。一时间,我市渔业市场经营惨淡。12月3日,记者在东风新村东安市场鱼类专柜前看到,买鱼的人异常稀少。一位想要买鱼的人被同伴紧急叫停“现在的鱼有毒,不能吃。”而在肇源县中心农贸市场,63个鱼类摊位只有三个仍在正常营业。一位女商贩告诉记者,现在一天也见不到几个买鱼的人,几近零销售。
现在的鱼还能吃吗?12月8日,带着市民的这个疑惑,记者赴我市鱼类的主要来源地肇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对鱼类要有鉴别的食用
松花江受到污染,江鱼成为毒鱼,因此对于这些受到污染的毒鱼市民一定要做到拒绝食用,以避免身体受到损害。
但肇源鱼市上出售的松花江江鱼其实数量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大面积的捕捞,从主江上打捞出来的纯正江鱼已经越来越少。人们现在所称的江鱼,其实应该被理解成江水养殖的池鱼。
据肇源县水产局的曾令库副局长介绍,现在肇源鱼业市场上的纯江鱼非常少,市场上出售的最主要是鱼池、渔场的养殖鱼以及从沈阳、天津等地运来的外地鱼,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很多海鱼,这些鱼都未受污染,可以放心食用。
曾副局长还介绍,肇源县很多鱼池、渔场确实提取松花江水养鱼,但提水日期一般是开春时节,那时候水就已经被储好,已备一年之用。个别渔场还会在秋天再补一次水,但入冬以后补水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因此这些渔场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极小。
肇源县最大的渔场之一———八家河渔场的高志书记也表示:“我们可以向广大市民保证,我们八家河渔场的鱼就没有受到污染。”
针对市民的恐慌心理,相关专家表示,对于鱼类市民应该有鉴别的食用,松花江江鱼肯定不能吃,但外地鱼、海鱼和一些有保证的池鱼可以但食无妨,不要谈鱼色变,因噎废食。
强力措施阻毒鱼入市
为有效控制受到污染的江鱼流入市场,肇源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松花江水污染后的渔业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确保松花江“毒鱼”不流入市场。同时,肇源县水产总站印发了500份紧急通知书,发放至每个捕鱼网点的渔民手中,号召广大渔民对待松花江毒鱼要做到禁捕、禁售、禁吃,并加强沿江禁捕检查。
为了防止渔民为一己之利捕捞污染鱼,肇源县水产局派出巡查车不停地在松花江沿岸进行巡查,对私自到江上进行捕捞作业的人将按照三禁期间的规定进行严惩。
对于市场这一块,肇源县工商局严把市场准入如关和商品购销台账关,从渔业经营者的进货渠道入手,对所经营的鱼类产地进行明码标签,即要求商贩经营的鱼类必须有进货单位出据的产地证明。同时工商局还要求鱼贩要为购鱼者出具信誉卡,上面要标有售鱼的摊位、品种、数量、出售日期,同时还要求业主签上自己的名字。专家教市民如何鉴别毒鱼
对于江鱼和养殖鱼,曾副局长认为可从鱼体的色、形、体态和大小上来辨别。例如,养殖鱼“澎泽鲫”的脊背部有条白斑点线,沿线从头至尾是31个鳞片,而松花江野生鱼却只有29中鳞片;在外观上看,野生鱼的鱼体颜色发白,养殖鱼的鱼体颜色发黑色泽较暗;从体形上看,野生鱼苗条、细窄,脊背和肚皮间的侧线不明显,养殖鱼体态偏胖、发宽,侧线清晰;另外,野生鱼的个头大小不一,夹杂有板黄、川丁子等品种,养殖鱼个头大小均匀、内脏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