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轻信虚假广告去看病 好人也被忽悠“瘸”了
2005-12-14 06:02: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林晓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4日电 近日,记者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轻松吹口气即可检查致癌性幽门螺旋杆菌”,“我院胃肠中心聚集专家精英,精心提炼出个性化抗复发‘绿色立体疗法’”,“十个胃溃疡,一个会癌变”,“独特引起美国高尖端WD妇科新技术十二项,无痛无创彻底治愈妇科疾病”等医疗广告,大肆宣传医疗技术如何先进。那么,这些医疗广告究竟存在多少真实性呢?记者在暗访了几家大打医疗广告的医院后发现,没病的人进了医院就会“浑身是病”。

  13日8时,记者来到了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虹桥医院,一进门,导诊员就热情地迎了上来。记者谎称胃不舒服,导诊员便让记者花3元钱挂了一个号,随后把记者领到了三楼的内科。一位叫张丽梅的医生接待了记者,她大概问了一下记者的“病情”后,在记者的胃部按了几下,说:“你先做个全面检查吧!”

  这位医生开了一个“全腹彩超”检查,一个“呼气检测”,还有一个乙肝化验,一共需要500多元钱。记者称时间不够,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张医生立即说:“那你就做两项吧,一共需要354元。”

  记者在一楼交完钱后,来到二楼,在一名医生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呼气检测”。据张医生讲,这个检测可以查出患者的病因。而所谓的“呼气检测”就是让患者服下一粒胶囊,15分钟后对着一个塑料制的袋子吹气。

  做完“呼气检测”后,记者来到彩超室。一名实习医生让记者喝下一瓶“胃B超快速显像剂”和一大瓶的矿泉水,随后为记者做了一个全腹的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为:肝血管瘤,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溃疡待除外,请结合临床)。记者拿着彩超诊断结果再次来到内科诊室。张医生告诉记者,“呼气检测”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而这时距检查时间已经过了半小时(该医院广告宣传4分钟即可出结果)。

  记者在诊室等待结果时,一对从外地来哈的夫妇走了进来。男子称自己经常呕吐、胃疼。张医生简单地检查了一下后,同样给该男子开了费用为354元的检查单,并建议其做胸透或者CT检查肺部。该男子表示愿意做胸透,因为价钱较便宜。张医生马上说,胸透现在做不了,机器坏了,只能做CT。因为价钱贵,这对夫妇没有做CT,只选择了做两项价钱在354元的检查。

  这对夫妇下楼做检查时,一人将记者的检查结果交给了张医生。检测结果上显示:呼气检测结果为800dpm。张医生告诉记者,这个数值已经非常高了,说明细菌感染非常严重。结合超声医学影像报告单和临床研究,可以诊断出记者患有很严重的胃溃疡,溃疡面已经大面积糜烂,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发生癌变。

  记者对病情表示质疑,坐在张医生对面的一位女医生立即给记者讲起生动的例子,声称该医院接诊过许多和记者病情一样的患者,有的吃了医生开出的药就痊愈了,而有的不相信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发生了癌变。

  记者表示,想再去别的医院检查一下,再开药。张医生立刻将病历本、诊断书拿了回去,并称“开了药才给你。”记者只好答应开一个疗程的药。张医生说,有疗效好的药和疗效一般的药可供选择,记者选了疗效好的药,张医生告诉记者,一共需要1167元。记者在张医生开的药方上看到,上面根本没有写明是什么药,只是一些字母和代码。记者谎称带的现金不够,要出去取钱,拿着病历本和药方匆匆离开了医院。

  随后,记者来到了省政府附近的一家专门治疗妇科病的医院。记者称腰疼,导诊员便将记者领到妇科。一名40岁左右的女医生简单询问了一下情况后,便给记者开出了295元的检查单。记者称没有这么多钱,这名女医生随即拿回了病历本,让记者去银行取钱,交完钱才能拿到病历本,说完便接待一位从外地来哈的女患者。这位女患者刚刚做完检查,结果是子宫肌瘤。这名女医生给患者开了一大堆药,告诉患者:“你现在的这个瘤还不能切除,因为你的炎症太重了,你先回去用这些药消炎,药用完后再回来复查,炎症消了再做手术。”

  在暗访中,记者又先后走访了几家专科医院,每家医院的检查项目都不一样,但结果都一样:在半个月前刚刚做过全面体检、身体健康的记者被诊断出患有各种子虚乌有的病,而且病情已经很严重,必须用他们医院的药才能治好。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沛怡告诉记者,超声是无法准确检查胃病的,尤其是溃疡,用超声根本看不出来。虹桥医院给每位患者做的“呼气检测”就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细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做这种测试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些大打广告的医院就是为了卖药。只要进了医院门,身体健康的人也成了病人。”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