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15日电 从晁楣的《第一道脚印》、《北方九月》、张作良的《排障》再到陈龙的《秋的苏生》,一幅幅艺术精品,从黑土地上诞生,闻名中外美术界,是几代北大荒版画家心血的结晶。在画家们的笔下,北大荒版画着力彰显着黑土艺术的个性品质,它是这块土地上的艺术奇葩,而且,历经四十多年岁月,展现出旺盛而强大生命力,成为龙江文化的一面旗帜。
地域文化品牌的一面旗帜
倘若把北大荒版画看作一个艺术群体,如今她已经跨越了近半个世纪。在新老交替的三代作者漫长丰富的创作实践和不断的追求中,北大荒版画由诞生、成长到发展,其艺术面貌也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而闻名中外画坛。
诞生于1958年的北大荒版画,是通过1960年、1962年连续在北京举办的“北大荒美展”和“北大荒版画展”而声名鹊起的。伴随时代变迁,北大荒版画的画风也随群体的变更而变化:五六十年代的激扬与豪放;八十年代的理性、坦诚和抒怀;九十年代以后,色调明快、多元个性。与此同时,省内的鸡西版画、阿城版画、大庆版画、大兴安岭版画等也相继出现,版画艺术之花,在黑龙江辽阔沃土上遍地盛开。
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张路、郝伯义等优秀的版画家们,在苦苦追求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正标志着这一流派的成熟,实现了由版画艺术学派到地域文化品牌的“升级”,北大荒版画成为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主要流派之一,并在几代继承者的手中,不断续写着辉煌。
别让北大荒版画从历史舞台的主角位置上渐渐淡去
曾经辉煌过的北大荒版画如何持续辉煌?这是摆在北大荒版画家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今年举办的全国第十七届版画展中,中国美协分配给黑龙江美协的50件作品名额,实际入选27件,入选率52%,这是近年来入选率最低的一次。
在本报日前举行的北大荒版画研讨会上,三代版画家们一边咀嚼着北大荒版画的成功经验,一边客观、冷静地审视着我省版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
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版画家晁楣告诉记者,在多元化的今天,版画正走向边缘化,正从历史舞台的主角位置渐渐淡去,虽然在我省还是第一画种,但如不加以重视,保持住北大荒版画的优势,黑龙江版画就会走下坡路。
第二代版画家代表袁耕清醒地指出,由于多种原因,近年来我省优秀版画作者逐年流失,北大荒版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明显短缺,我省版画大省地位面临着挑战。
第三代版画家的中坚陈龙也在思索:我省一些年轻版画家队伍中明显出现了人云亦云和跟风现象,他们只作表面摹仿和简单的图式继承,画面传达过于浅白直露和表面化。
而版画家刘荣彦认为,与全国相比我省版画创作理念置后,手法老套,作品整体实力后劲不足,创新少,给人感觉是老面孔。
其他一些版画家也有同感。近年来,我省一些版画越来越注重表面的整洁和画面的修饰,虽改变了以往的技艺粗糙,印制不细的弊端,但一些版画家的创作仅仅停留在外表的技术层面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和情感抒发的关键要素,作品的内涵单薄空泛,缺少精神含量。正像画家王僖山说的,如果版画失去了应有的精神内涵,版画也就失去了所要传承的东西了。版画大师应同时具备绘画思想、造型能力和绘画技术这三种能力,缺一不可。就这一问题,晁楣先生旗帜鲜明地说:“制作性、工艺性应到此为止。”版画应关注文化内涵,这是我们的出路所在。
面对各种版画流派的冲击、诱惑,作为北大荒版画的继承者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版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擎北大荒版画这面旗帜,让她持续保持自己的魅力和风格,这是一道难题。
变中求发展,北大荒版画这样续写辉煌
版画家晁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创作贵在创新。黑龙江版画是从北大荒起家的,那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完全脱离开黑龙江特色和这片土地,应该我行我素,走别人走过的路是懒汉的做法,不是艺术家应有的品质。
北大荒版画的主将张祯麒曾说过:“艺术上的地方特色与创作风格是和艺术流派密切相关的,没有以反映黑龙江沃野绵延、冰封千里的景物和描写人们在开发自然环境、建设北大荒为主题以及为表现这一大主题在艺术探索中采取相应的手段,就不能有北大荒版画的流派。北大荒版画只有立足和深化这一主题,才有发展的广阔前景。”
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陈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大荒版画的精髓是对当时政治标签式版画进行耳目一新的变革,而变革才是北大荒版画能成功的根本,我省版画要超越他人画语,建立自我语境,创作队伍要借鉴其它画种的特点,在重视现实关怀、人文关怀的前提下,树立起“侵略意识”,语言要吸取其它画种的精髓,要发展就要讲“拿来主义”。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部署了“以打造龙江品牌、创立龙江流派、构筑龙江特色为目标……筑强一批如北大荒版画、冰雪山水画等全国知名的艺术品牌,建设一批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的艺术门类”的具体任务。省文联、省美协及省版画院已经提出了振兴我省版画的战略规划,建设专门的机构和设施,对北大荒版画不同时期和作者、不同题材和版种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藏、保护、陈列和研究。不断巩固和扩大版画作者队伍,提高版画创作水平,使北大荒版画获得更广泛、更深厚的群众基础。
经历几代人的不断锤炼与拓展,北大荒版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画种本身,她已提纯并升华为龙江千里黑土的文化符号。身体力行的第三代版画家们深信:边陲龙江大地蕴藏着一种值得永远继承和挖掘的宝贵文化资源———北大荒版画,她仍迈着年轻的步履在奋力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