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赴京采访 目击者细述王建民吐血求生40小时
2005-12-17 06:00:3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泽宁 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7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晨报》刊发了《本报记者赴京采访“同仁医院”事件目击者细述王建民吐血求生40小时》,文章如下:

  2005年12月15日,北京某报以《无钱治病死于同仁医院》为标题,报道了齐齐哈尔市来北京打工的王建民,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时,因无钱治病,死在医院急诊一楼男厕所门口的惨剧。

  15日,本报两名记者连夜赶赴北京,对事件进行了采访。

  16日,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医院。在一知情人的指引下,记者在医院附近的西餐厅,见到了一名目击事件经过的该院工作人员。

  这名目击者说,11日半夜12点左右,一名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与一名年纪和他相仿的女子,以及两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冲进北京同仁医院急诊大厅,随后,“120”急救中心的两名医护人员用担架抬着一男子进入医院。躺在担架上男子面色惨白,半睁着眼,嘴角有明显的血迹,一直呼喊着“救命”。该男子头戴一黑色帽子、身着一件褐色休闲外套,穿戴很整齐。他后来得知,这个人名叫王建民,是齐齐哈尔市来北京打工的,送他到医院的小伙子叫都贵发。

  当时,“120”医护人员与同仁医院的值班护士交涉,想把人抬到医院的推车上。但护士当即表示,要交100元钱的推车押金,并且在挂号后才能看病。都贵发一听就急了,说他们是做好事,而且身上都没带那么多钱,先救人要紧。在双方争执不下时,“120”的医护人员把王建民扶到医院的推车上后,没有收钱便转身离开了。这样,王建民就被搁在急诊大厅中间的过道上。那晚,北京的天气很冷,呻吟着的王建民被寒风吹得不停地打冷战。

  渐渐地,王建民的表情越发痛苦,都贵发朝着护士大喊起来“快救救他吧,在我们东北,医院都是先救人的。”这时,站在急诊门口的五六名护士七嘴八舌地说:“像你们这样的我们医院都见得多了,再说,这里也不是慈善机构。”

  随后,医院保卫处来了两名值班人员,简单了解一些情况后,对都贵发说:“你们既然是做好事,就给他挂个号吧。”都贵发反复说明他们身上没带钱,和他同行的两名中年男子也称,他们都是送站的,看到有人吐血才好心帮忙将其送到医院的。这时,保卫处这两名值班人员又转身询问一直在呼喊“救命”的王建民:“你家是哪的,在北京有亲戚吗,家里电话是多少?”王建民侧过身,说出了家里的电话。这时,王建民又吐了两口血,血迹浸透了床单。

  保卫处的两名值班人员拿着王提供的电话号码转身离开。大约5分钟后,他们回来称“你家里说没钱。”王建民听后非常生气,支起身子,从牙缝里挤出了一个“走”字。该目击者说,当时,王建民已疼得直不起腰,是在都贵发等四人的搀扶下,离开医院的。

  大约十多分钟后,两名男子又将王建民搀回同仁医院。其中一人跑过去挂号,王建民则弯着腰,坐在一楼大厅的椅子上。当这两名男子将挂号单交给值班大夫后,王建民才被抬到了急诊室内。半个小时后,这两名男子拿着大夫开的七八张单子去划价,结果价钱让他们感到震惊。最后,他们只交了价值1.8元的止痛针钱。打完针后,王建民停止了呼喊,安静下来了。这时,已是凌晨2点钟。不久后,王建民等人又返回了北京站。

  据这名目击者称,12日零时到1时之间,“120”再次将王送到医院急诊大厅,当时王在担架车上不住地喊“疼”,嘴角有血,并在大厅吐了几口黑血,保洁员还打扫了地上的血迹。因医生不给用药,都贵发和医生及医院的保安吵了起来,最后,医院保卫处的人员赶来才平息了争吵。

  该目击者称,直到凌晨2时许,他还看到王躺在急诊一楼走廊的担架车上,喊“疼、救命!”。送王到医院的警号为0114?觹?觹的民警告诉值班医生,王建民在候车室里又吐血了。医生掀起王建民衣服,用听诊器检查了一下后说“没有生命危险”。一直陪守了近2小时的民警离开了医院。

  13日上午,王建民躺在二楼走廊椅子上,不停地喊“疼、救命”。18时许,王躺在二楼耳鼻喉科门外的走廊上。1小时后,许多患者都看到王喝牛奶,随后后王开始呕吐,喊救命。当晚19时许,该目击者看到,王在两名男子陪伴喝牛奶,还吐出了红色的液体。随后,一名保安通知二楼耳鼻喉科医生,医生让该保安和两名男子将王抬上担架车,乘电梯到一楼。“没上电梯前,王还躺在车上喝牛奶!”该目击者说。

  该目击者称,保安和两名男子将王推倒一楼男厕门口就离开了,此时的时间为13日19时30分至20时左右。王躺在担架车上,不停地喊“疼、救命”,还吐黑血,“已经没有力气大口吐了!”这名目击者说。20时30分许,一楼的一名护士发现王躺在厕所门口担架车上,没有动静,便立即通知保安。保安马上将情况汇报给值班医生。“先后来了几名医生,不久,医生确定王已经死亡。”这名目击者说,“从保安离开到护士发现患者异常之前近一个小时内,没有医生对王进行救治。”

  在王建民死后的半个小时内,医院的一名辅医在王建民的脸部盖了一块黄色的塑料布。直到14日凌晨,王的尸体一直躺在厕所门前没人管。同仁医院的电梯工证实,王的尸体于14日9时30分左右,被推到该院太平间。

  从11日零时被第一次送到医院到13日20时30分被确认死亡,王建民在北京同仁医院吐血求生40余小时。

  当记者在同仁医院向医护人员和保洁员问及王建民死亡事件的有关情况时,他们都纷纷称“不了解情况”,并警惕地反问:“你们是不是记者?”在医院停留的一个多小时里,记者所到之处都备受“瞩目”。后来,一名工作人员人员告诉记者,事发后医院有关负责人曾经召集急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王建民死亡时在场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对新闻媒体发布消息时,一定要统一口径。医院负责人还提醒各相关人员:一定要谨慎对待媒体的提问,不要“越描越黑”。不要回答事发时的事件细节,要多说一些“由于一些被送往急诊的人经常‘跑单’,而给医院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医院处理此事十分谨慎。15日,事发当日的保洁员已经全部被医院更换掉。

  16日14时左右,记者从同仁医院赶往北京火车站,寻找王建民生前在北京唯一的朋友、也是王建民死亡事件的关键人物———都贵发。

  北京火车站车水马龙,旅客川流不息,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并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外地民工已经从这里彻底消失了。记者在问遍火车站内工作人员、搬运工、售货员、清洁工乃至值班民警后,都没打探出有关都贵发的任何消息。多数人都表示,根本没听过都贵发这个人。一长期在火车站借宿的外地民工说:“你们找的人好像是哈尔滨人,大家都管他叫‘小哈尔滨’。这个东北人特别热情,在北京混的时间长了,各方面情况都熟悉。只要他看到在候车室里的外地人遇到困难,他都会上前帮忙。”这位民工提供的这个有价值的线索终于让记者两个多小时的寻找有了方向。于是,记者开始四处打听“小哈尔滨”的下落。提到“小哈尔滨”,一些在火车站“练摊”的人说,他大约20多岁,每天都会在北京站卖点报纸什么的,可从昨天到现在大家都没有看到他的踪影。

  查找未果,记者来到了北京火车站民警值班室。记者表明了身份,表示想找一个叫长期在火车站卖报纸、名叫都贵发的人。民警当即表示“不认识这个人”。记者马上又说:“我们主要是来了解12日晚,北京站一民警送民工王建民去同仁医院救治一事。”其中一位自称姓梁的民警称“确有此事”,并说,送王建民去医院的民警今天不当班,现在联系不上,要记者明天再来找找看。北京站的多位民警均表示,他们不认识都贵发,并说像他这样常年逗留在北京站的民工成百上千,要找他就如同大海捞针。

  就在记者毫无头绪时,忽然听见身边的一位值班民警用对讲机向对方询问:“有没有见过都贵发?”记者立即上前表明身份,并表示也在寻找此人。这位手持对讲机的民警说,他并不认识都贵发,但现在铁路警方想找他了解一些情况,但火车站客流量太大,根本无从寻找。至于警方找都贵发了解何事,这位民警则避而不答。但他告诉记者,北京站值勤的民警经常会遇到一些民工或者旅客因突然病发,需要送去医院救治,很多时候都因患者无钱交付高额诊疗费用,而被医院拒收。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