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8日电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增长势头一直居高不下。记者在市青少年法庭翻看厚厚的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卷时发现,2003年有19个女孩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5.9%,2004年有34个女孩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8.6%,今年女性青少年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本应该在父母怀抱中撒娇,在学校、老师呵护下健康成长的花季少女,为什么会铤而走险误入歧途?是什么让她们迷失了方向走向犯罪?而这桩桩女少年犯的犯罪记录正在无情地鞭鞑着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
17岁少女抢劫20余起
17岁的萧阳还没来得及尝一尝花季的甜美,就因抢劫罪离开学校走进了冷冰冰的牢房,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事实上,她从十四五岁就开始“亡命天涯”,走上抢劫的犯罪道路。几年间,她抢劫的次数有五六十次,能认定的有20余次。
父母离异毁了花季少女其实萧阳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在她13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她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吵架声中度过的。父母离婚后,母亲不辞而别,父亲将房子卖了也走了,萧阳只好寄宿在奶奶家,奶奶已70多岁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她。萧阳就过上了在同学家“打游击”的生活,这家住两天那家住三天,时间久了谁家也不好意思再去了。她就向同学借钱,后来就直接向同学要钱,最后就拳脚相加地抢钱。久而久之,她辍学了,过上了抢钱、花钱、再抢钱的生活,她把目标锁定在比自己小的同学身上。可当法官问她为什么要抢劫时,她却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不认为自己是抢劫,我饿要吃饭。”
为钱对同事下手
美月,17岁,小学文化,无职业,肇源人,2004年举家来哈打工。在网吧认识了郑某(五大连池人),一来二去便与其同居,形影不离。他们经常与郑的两个“哥们”(通河人)一起吃喝玩乐,很快就没有钱了,几个人商量到哪整点儿钱?美月对郑说,同事小艳看上去挺有钱的,几个人就决定对小艳实施抢劫。今年6月份,美月将小艳引出来,由郑和他那两个同伙对小艳进行跟踪,在道外对其实施了抢劫,抢到MP3一部、手机一部和370元现金。美月因参与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而直到被抓,美月才知道与他同居的男友竟是个抢惯犯,已抢劫12次,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外来人口是犯罪“重灾区”据市青少年法庭田梦华庭长介绍,这些违法犯罪的少女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她们中有的是跟着进城打工的家长来到省城,因种种原因无法入学,因而无从就业的;有的是离开父母、来到省城谋生而又找不到工作的。这些人无学可上、无工可做,成为社会的“闲人”,加之年少幼稚,文化素质低,又不懂法,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一旦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或被坏人拉拢诱骗,就会走上犯罪歧途。
用自己当诱饵“钓鱼”
近日,哈尔滨南岗区人民法院对犯有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的被告人吉妮进行了宣判,因为她未满18岁而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她的同伙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7年和5年。
今年5月份吉妮和两个同伙预谋,由吉妮利用上网QQ,将网上认识的男网友张某约至南岗区电机厂家属小区,抢得张某人民币400元、小灵通手机一部、男式皮夹克一件;两日后,三人利用同样手段,在南岗区北京街附近抢得被害人吴某人民币1280元、小灵通手机一部、飞利浦手机一部、夹克衫一件;几日后,吉妮三人以还被害人吴某朋友任某手机为由,向任某敲诈500元后,再次敲诈任某1500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
团伙犯罪,犯罪手段成人化据青少年法庭的法官分析,当前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明显低龄化趋势,在校学生增多。学生逃学、辍学,离家出走,流浪各地,以偷盗、抢劫为生。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与以前未成年人犯罪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相比,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经过精心策划,有充分准备;在作案手段上日趋成人化,特别是一些未成年的女孩不知道洁身自好,成为犯罪团伙的牺牲品。
女孩绑架“大款”同学
小青是个爱慕虚荣的女孩,“我们家住200多平方米的复式楼,我妈有3件裘皮。”是她向同学炫耀的口头禅。在她满足虚荣心的时候却成了同班同学舒畅眼中的“肥肉”。今年夏天,舒畅与一个女同学一起将小青骗到网吧,又将其绑架到自己家。小青这才说出自己家很穷,平时说家里有钱都是骗人的,如果非要钱,她妈妈也只能拿出两三千元来。舒畅一听火了,对小青拳脚相加,边打边骂:“两三千哪行,我们得要10万。”小青佯装犯了心脏病,舒畅就和同伙一起架着小青到药店买救心丸,药店不卖,她们就又把小青架回楼里。在舒畅开门的时候,小青用脚踢了邻居家的门,正巧邻居开门出来,小青就冲他小声说:“我被绑了,我被绑了……”邻居回屋后觉得奇怪就报了警。舒畅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不劳而获让她们走上歧途据办案人员分析,现在社会上的“野蛮女生”越来越多,她们崇尚自己“超级无敌”,喜欢封自己为“大姐大”。而未成年人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称“情感上的疾风暴雨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设计都有主张。这一时期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走向与社会对抗,报复社会的违法犯罪道路。
犯罪少女多出自三类家庭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多出自贫困家庭、低知家庭和离异等结构残缺的三类家庭。在贫困家庭,父母天天为生计发愁,忙于奔波,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孩子放任自流,家庭关系淡漠、疏远。像上文提到的舒畅将同学绑架回家,她的妈妈回家后看到3个女孩在家,其中一个女孩还在哭,但并没有多问,而是自行回屋关上了房门。当警察来抓女儿时,她才知道女儿绑架了自己的同学;而低知家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子不当,不是失之于溺爱,就是失之于粗暴。上文所提到美月就是出自这样的家庭。父母都是来哈打工的无业人员,没什么文化,对她更是不管不问。另外,结构残缺的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最大,孩子的心灵往往在父母的婚变中受到严重创伤。因父母离异,一些孩子成了“多余人”,心理负担加重,失去了归属感。有的则因无人管教流落社会、走上犯罪道路。就像文中的萧阳,父母离异让她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缺乏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让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市青少年法庭的的田法官说,在犯罪的女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因为不懂法而轻易犯罪的。因此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女孩子的“野蛮”倾向应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