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外来农民工北京就医难
2005-12-18 07:02: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泽宁 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8日电 连日来,就齐齐哈尔来京打工的王建民死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事件,当地群众议论纷纷。许多聚集在北京火车站的外地农民工反映,在北京的打工仔就医普遍很难。

  在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来自吉林省通化市的张万福穿梭在人群中叫卖地图,衣衫单薄的他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下图)。在他蜷缩在车站一个避风角落里抽烟的当口,记者上前与他攀谈起来。今年58岁的张万福,来北京已经快1年了。提到已近花甲之年还要背井离乡到北京打工,张万福黯淡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奈。他说,他家住在通化农村,去年老伴脑子里长了个瘤子,当地医院说要到北京大医院治疗。可是没想到,当他带着老伴来北京看病时发现,北京的医院看病太贵了,东挪西凑来的1万块钱,不到一个星期就花光了。医生说患者年纪大,建议保守治疗。可就算不开刀也得好几万。于是,他决定和老伴留在北京,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看病。白天,他在火车站附近卖地图,老伴拣矿泉水瓶;晚上,他们就买一张短途车票,睡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卖一个矿泉水瓶是1角4分钱,除了吃饭外,辛辛苦苦挣的一点钱全搭上也不够看病的,还要靠家里亲戚邮钱救济他们。“在北京赚钱治病的日子里,我们感到很孤单、很无助。”张万福眼里噙着泪花。

  从四川省安乐县到北京站扛包的民工小吴说,他在北京打工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平时头疼脑热的小病就找一些小诊所看看,开点药打个针花个几十元还能接受,大医院的费用太高,上那儿看病,他们想都不敢想。而且如果没有熟人,连挂个号都不容易。小吴感叹,小医院虽然相对便宜,但却保证不了安全。去年位工友的孩子得感冒在北京的一小诊所打青霉素死了,“医生”也跑了。从这件事以后,这些打工仔们不论谁生病,都凑钱回老家治。虽然医疗条件差点,但总比等死强。站在一旁、身材瘦弱的孙玉强马上补充说,两个月前,和他一起到北京打工的妻子突然出现发烧症状,为了省钱,他们到药店里买了一点感冒药吃,结果延误了病情,发展成了肺结核。目前已大面积扩散,医生说已转移到脑部,非常危险。现在没有别的办法,看了两次病,连回家的钱都没了,只能在北京靠着了。”

  在北京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聚在一起聊天的民工感慨地说,冷点饿点都能熬过去,可要是得了病又没钱治,挺下去还真是会要命的啊!

  采访中,一名值勤民警告诉记者,北京火车站里确实经常有许多农民工由于营养不良,超负荷工作而患急病,可当他们将这些民工送到医院救治时,因为没钱,大多数时候都会被拒之门外。看这些人也真够可怜的,钱少时,他们会自掏腰包给垫上。可是民警也是挣工资的,自己看病都得掂量着来,因此,大多数的时候,他们也无能为力。

  “别说外来民工在北京就医难,就连我们这些北京普通老百姓都看不起病。”北京一秦姓的哥向记者“诉苦”说,北京一些大医院的医疗价格很高,还没见到医生面儿,挂个专家门诊就得花几十块钱。尽管价高,但北京的这些大医院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排队看病,有时这些外地人排了好多天都看不上病。这种现象催生了很多倒票贩子,他们利用医院内部关系,弄到看病的排队号码,然后高价卖给急于看病的外地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