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9日电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教育厅获悉,“十五”期间,黑龙江省高校积极构建科研与转化平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科技服务,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9000多项,项目总数较“九五”期间净增6000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4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00余项。5年来,高校科技成果转让签订近300项,合同额近2亿元。
截至2005年,全省高校科技活动人员已达3.8万人,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4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1.4万多人,较“九五”末期增加16.7%。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累计近70亿元,较“九五”净增加40亿元。5年来,高校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孵化、培育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两个,省级科技园区8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两个、省级3个;现有高校校办企业达190家,资产总额近60亿元,5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总额近6亿元,上缴税金近4亿元。
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7项科技服务计划全面实施。“十五”期间,黑龙江省还围绕六大基地建设组建了6个由高校牵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扶持15项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研发项目和12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面推动了高校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据了解,为配合老工业基地改造,黑龙江省高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省属本科院校新增专业中,直接为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专业41个,相关专业24个,占新增专业的69.6%。加快了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步伐,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共为社会输送中级技能型人才19.8万人。2004年又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外企业在数控、机电一体化等45个专业签订了6000人的人才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