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0日电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哈尔滨市冬季清冰雪大量使用融雪剂污染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公众瞩目和广泛质疑,但是,至今仍然没有真正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据了解,哈尔滨市使用的融雪剂主要成分是氯盐类物质,同时伴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此种融雪剂成本低廉.但会引起土壤板结。高浓度的氯盐融雪剂对道路、车辆、建筑物混凝土的破坏力也很大。实验证明,一条没做过防钠盐处理的公路,在经过钠盐融雪后,寿命可减少50%以上。而且,含有融雪剂的雪水不仅污染地下水源,还会毁坏绿化林木和草坪。
省政协委员冯洪滨介绍,现在,市场上投放的新型融雪剂采用氯化钙。然而,无论是氯化钠还是氯化钙其主要成分含有对环境有害的氯离子,只是由于,浓度的降低,延长了危害时间周期,危害的烈度显得比较缓和,但是并没有解决融雪剂污染环境的根本问题。
哈尔滨市使用融雪剂目前尚没有进步到定量使用的水平,2004年融雪剂使用的数量在1500吨左右,至于对环境的影响等尚缺乏有说服力的科学报告。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型融雪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盐融,但其每吨价格达1万多元。
冯洪滨建议,在当前难以承受环保型融雪剂的状况下,应当制订适合我省温度特点的“黑龙江省融雪剂技术质量标准和试验规程”。对融雪剂的性能、成分、安全指标、抗滑性能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具体规定。达到融雪不毁路、不毁桥、不破坏环境、不枯死植物。同时,对融雪剂采取市场准入政策,定点生产,用法规规范融雪剂市场。
“减小融雪剂对环境的危害是世界难题,在技术上突破之前,融雪剂使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限量保桥、保路保草、保水、保树。确定使用融雪剂后土壤中氯盐成分的量化指标,以便检查评估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在目前使用氯盐融雪十七冰趋势有增无减的形势下,有步骤、分阶段、有计划地禁止使用含氯盐的融雪剂。特别是对桥梁禁止在结构物表面直接接触氯盐,建立一套关于融雪剂检测规程和技术标准,对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采取强制性技术防护措施,减少融雪剂的危害。”
冯洪滨最后提到,我省应采取以人工清雪为主,机械和融雪剂为辅的清雪模式,是否使用融雪剂要因路而异,人行道除雪以小型机械和人工清扫为主,不需要使用融雪剂。而主要交通干道,从畅通交通考虑,需要使用融雪剂,有关部门应按照技术规范执行,保证融雪剂安全使用:将其危害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