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20日电 煤炭占鸡西车务段运量的50%。随着煤炭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能力出现紧张,成为制约鸡西煤炭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提高铁路煤运通道能力,尽快缓解煤炭外运紧张局势,成为摆在鸡西市经济大发展战略目标前的一道难关。为此,鸡西铁路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货物运输方面对分散的装车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近日,一辆满载5633吨煤炭的重载“煤龙”大列风驰电掣地从鸡西市东海站驶出,这是鸡西车务段煤炭战略装车点整合工程中开出的第一趟重载列车。截至目前,鸡西车务段共开出5500吨以上煤炭重载列车469列,发送煤炭224万吨。
铁路运输是鸡西经济的生命线。全力保煤炭外运,是支持鸡西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举措。整合后,这趟重载“煤龙”大列比以前增载310吨,一天运量增长50%以上,鸡西地区煤炭装车从日均1000车提高到1600车,煤炭外运量每天增加500车3万多吨,鸡西市每天可增加煤炭销售收入600万元。
鸡西市煤炭战略装车点建设前,煤炭运输分布在鸡西、恒山、滴道、鸡东等18个车站的68条专用线、267家企业货主站台。由于装车站点分散,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年7月底,该车务段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利用现有的设备在运输组织方式中挖潜提高运输能力的途径。按照哈尔滨铁路局的统一部署,他们率先启动战略装车基地整合工程,着重解决鸡西地区煤炭装车点星罗棋布、装车零散造成的运力浪费等问题,对布局合理的东海、兰岭、滴道、鸡西西场、鸡东、密山西、恒山、兴凯8个主力装煤站扩能改造,以提高煤炭重载大列的通过能力和装卸作业能力。2004年,鸡东外运煤245万吨,今年1至9月份外运276万吨。为此,鸡西市煤炭外运一举实现了集中储存、集中配车、集中装卸、集中挂运。整合后的8大装车基地均可一次配车65辆,全部具备开行5500吨以上重载大列的能力。
通过整列配空、客车化管理、固定到发时间,减少了作业环节,压缩了站停时间,同时解决了浪费问题,减少了危及行车的不安全因素。而且,通过配套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区间通过能力,牵引定数由4500吨逐步提高到6500吨,日均煤炭装车可以由1000车增加到1600车。在缓解鸡西煤炭运输瓶颈矛盾的同时,该车务段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大局出发,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为重点企业和货主提供便捷的服务,做到优先报请计划、优先请车、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对粮食运输实行实名制,提高了粮食的外运时效。他们还积极协调增开列车,今年一至三季度,增开了15列粮食专列和30列煤炭专列,缓解了南方粮食紧张和东北地区电煤紧张的状况。
由于改善了运输组织,车务段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效益显著提高。今年前十个月,货物发送2315.8万吨、旅客发送404.32万人,实现运输收入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