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2日电 近日,民航班车行李仓里频频“闹鬼”,一些乘客放在带锁行李箱中的贵重物品,竟在进市区的路途中离奇失踪。经过公安人员的周密侦查,终于将潜入行李仓中的“鼓上蚤”揪出———这是一个来自广东、会“大变活人”的“钻箱”盗窃团伙,目前已有两人被检察机关批捕。
行李仓内失窃频发
在11月份的短短几天内,机场公安局就接到多起报案,反映乘客放在行李仓内的物品频频失窃:
———11月9日,从青岛回哈的李先生乘坐机场班车进市区,到家后发现行李箱被撬,一部数码相机和一个装有3200元现金的信封丢失,可奇怪的是,他的行李箱一直放在机场班车的行李仓里。
———11月12日,从深圳回来的赵先生发现手提行李箱被撬,一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丢失。他记得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箱子一直在他的视线内,只有到哈从机场乘坐班车返回市区时,才将箱子放在班车的行李仓内,可不可思议的是,箱子是带密码锁的。
———11月13日,从温州乘班机到哈的张先生到宾馆后发现,手提行李箱被撬,一部数码相机、一部手提电脑、4800元现金不翼而飞,这只箱子同样在班车行李仓中放过……
“隔空取物”?箱中有“鬼”!
几个被害人共同点是都曾将行李放进民航班车的行李仓中,但行李仓中除了行李还是行李,东西怎么可能自己就没了,难到,还真有人能“隔空取物”?公安机关展开调查,11月14日、22日,随着几名犯罪嫌疑人被先后抓获,谜团终于解开。
据交代,张佩、王永等人来自广东,从11月8日开始,他们先后坐火车来到哈尔滨市,12岁的小伟是跟王永一起过来的,他在广州流浪时遇到王永等人,从此就有了“固定工作”。
放下行装,几人开始迫不及待地着手实施来哈“计划”:他们先在宾馆里对小伟进行训练,让他练习钻入、钻出带拉杆的行李箱,等“钻”技熟练后,就发给小伟手电、手机等“办公用品”,然后几人开车到机场,小伟在卫生间里钻进拉杆箱。
一切准备就绪,重头戏正式开场:一个负责“拉箱”的同伙扮作普通旅客,将这只特殊的拉杆箱放进民航班车的行李仓。有时,这个团伙还会准备两个拉杆箱,大的装小孩,小的装盗窃来的东西,有时干脆就用一个大箱。
手机遥控里外接应
而此时,全车旅客并不知道,在民航班车开动的同时,这个团伙一辆负责接应的黑色轿车也悄悄跟在班车后面,而班车上的一名不起眼的“旅客”正掏出他的手机,默默地拨打了一个号码,随后收线,闭目养神。
与此同时,“钻”进行李仓中的小伟接到手机讯号后,开始紧张地忙活起来:他先钻出拉杆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电,开始寻找“目标”左右翻撬,认准值钱的东西就“拿”,当然动作要尽可能快,因为中途如果有旅客下车,他还得再快速藏进拉杆箱里去。
等小伟认为“拿”得差不多了,就用手机向同伙“报告”,此时班车上那个看似一直闭目养神、实则一直密切注意手机动静的“旅客”,忽然就精神了,向司机示意要下车,随后,他不动声色地从行李仓中取下自己沉甸甸的拉杆箱。等班车开走后,一直跟在后面的黑色轿车很快就停在了他的面前,在同伴的帮助下,将箱子搬上车后迅速离开。
据交代,在短短6天里,他们用相似手段一共在哈作案6起,盗窃物品有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香烟和现金。
近日,犯罪嫌疑人张佩、王永等人,因采取秘密手段,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触犯《刑法》,涉嫌盗窃罪,已被检察机关批捕,小伟被遣返原籍。(文中人物为化名)
友好提示:
据办案人员介绍,这批来哈作案的团伙都是从广东某镇过来的,原本在南方利用同一手段“干开花”了,但由于“风声日紧”,这伙人纷纷“转战”到了哈尔滨。这次过来了20多人,“钻箱”的孩子也不止小伟一个,其他人现已转移到各大公路运输线上。
办案人员提醒,旅客们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小心保管好自己的行李,贵重物品和现金尽量随身携带,一旦发现失窃,尽快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