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3日电(记者 高长利)大兴安岭地区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因地制宜,各级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结合各自实际,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具有长效性的主题实践活动,确保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塔河开库康村依据村的地理优势,村党支部决定把发展旅游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作为村今后发展重点,开展了“既然我把党员当,就领村民奔小康”的主题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党员纷纷表示愿意带领村民致富;宽河村针对该村的地域优势,在本村的养蜂事业上大做文章,提出了“甜蜜事业”的主题实践活动,群众拍手称赞。呼玛县兴华乡六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换届选举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权利,对个别软弱涣散的不起作用的党组织和支部委员进行了整顿。
在学习形式上,大兴安岭地区通过采取集中领学、分散自学、上门送学、典型述学、电教辅学、活动促学、讨论互学、结对助学、组织督学、帮扶引学等“十式学习法”,确保农民党员参学率达100%。通过“十式学习法”,大兴安岭地区扎实推进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党员的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得到了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广大党员不忘为困难群众送上一份温暖,献上一片爱心,展现了党员的良好形象。大兴安岭在全区开展了地区、县(区)二级包一个村,不遗漏一个村的活动。广大党员克服天寒、地冻、路滑的困难,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为贫困党员、贫困户、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地区医院、行署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带队,医护人员深入到村屯义务为村民义诊200余次,并免费赠送了部分常用药品。各级党组织从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着眼,帮助农村出思路、上项目,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等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222件,累计投入资金达42.7万元。
在活动中,大兴安岭实施“双包”措施,由地直部门和县直部门(或单位)共同包扶53个村。在包村工作中,地、县两级包村单位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无钱无物的出思路,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地区林田公司为包扶的三卡乡三卡村提供资金2万余元,扶持该村发展獭兔养殖和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地区物资总公司为包扶的呼玛镇三村出资5万元,扶持该村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村容村貌;呼玛县的党校、农业、林业、科技、司法、文化等单位和部门深入农村提供发展思路、技术服务、知识培训等56场次4500余人次。据统计,地、县包村单位共为村屯解决实际问题132件,累计资金16.18万元。“双联双派双包”的举措,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物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