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靳国君:见死不救应严惩
2005-12-24 05:33: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林晓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4日电 连日来,《黑龙江晨报》连续报道了《齐市民工惨死北京同仁医院》的消息,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许多读者认为,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病人拒之门外。23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靳国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同仁医院的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说明我国的医疗机构在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上出了严重偏差,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举一反三,全面进行整治。

  “王建民在北京同仁医院惨死是医院见死不救劣行的典型表现”,靳国君说,最近看《黑龙江晨报》连续报道了王建民惨死的消息,得知北京同仁医院不但见死不救,还在事发后严把口风,掩盖事实,封杀媒体,今天又提出向患者家属索要停尸费,医德败坏至极让人气愤不已。北京同仁医院见死不救是违法的。靳国君拿出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说,条例的第三条明文规定:医疗机构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公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第三十一条明文规定: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靳国君指出,这其中的“应当”二字是法律用语,等同于“必须”,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不存在商量余地。病人到医院时生命已经十分危险了,医院不给诊治,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应当负法律责任。如果进入司法程序,任何一个公正的法官都应当判处同仁医院违法。

  靳国君列举了最近国内发生的一些“医院新闻”:安徽省宿州的一家医院给病人治疗白内障时发生了严重的医疗事故,9个病人的眼球被摘除;深圳等地的医疗机构又先后演出了“天价医药费”的荒唐闹剧。他说,这一系列事件在目前的医疗卫生系统中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本身就患有严重疾病,这个病的名称就叫“暴利”。前不久,一家媒体搞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医疗被列为暴利行业的第二名。靳国君表示,这个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民意。这些年来,救死扶伤的意义在医疗机构中已经淡化了,一切都要向“钱”看了,这是医疗事业商业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更是一些医疗机构过度商业化、市场化的一个显著标志。现在党中央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而一些医疗机构的做法和党中央的要求是完全错位的,他们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钱”为本!一些人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责任全推到政府身上,这是不对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德医风沦落,见死不救,不是政府的问题,是医疗行业的问题。因而,解决这个职业道德问题首先要解决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职业道德问题。当然,政府也要加强监督管理,解决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解决监督管理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医德医风败落是“体制病”。靳国君认为,这不是“体制病”,是医疗机构的“慢性病”。在同一个体制下,为什么有的医院抢救急危患者,不计金钱不计损失呢?为什么还有许多医生为了救死扶伤,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呢?把问题推到体制上,谁都不用负责了,哪个问题也不要追究了,这行吗?各行各业的体制问题当然要在改革中逐步深化,但现在问题的症结是一些医疗机构造成的,是一些医疗卫生人员造成的,是人的问题。因而当务之急是要“治乱、治贵、治难”。抓住严重违法违纪违规的、群众意见大的反面典型,严肃处理,而不是“雷声大雨点稀、雨过地皮湿”。

  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事业,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是如此定性的。既然是公益事业,就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凡以赢利为目的,把医院变成牟利工具、追求金钱的场所,必然要出问题。靳国君强调,医疗机构不应该是发财者的乐园,而应该是患者的家园。现在,我国有48.9%的公民应该诊病而不诊,有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为什么呢?就是花不起钱。深刻分析了医疗现状之后,靳国君提出,现在要解决当前的医疗弊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收支两条线。医院的收入全部上缴。靳国君认为,实践证明,医院自收自支弊病太多,这是导致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根本问题。自收自支是农业化社会管理的一个办法,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仍然使用这个办法就太落后了。一些有良知的医务工作者认为自收自支生产着损失浪费、生产着懒惰、生产着腐败、生产着犯罪。我省卫生部门已经明文禁止医生收入和科室挂钩,这是收支两条线的第一步棋,这步棋要走好,关键是一系列的措施落实下去,一些配套设施要跟上来,否则难以实现。“王建民惨死在北京同仁医院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靳国君表示,对王建民惨死北京同仁医院这一事件,北京有关部门应当实事求是,“挥泪斩马谡”。掩盖起来、巧辩推托,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影响了公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如果这次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在群众心中造成的负面影响永远都无法抹掉。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