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淋巴肉被搅成肉馅 “恶心肉馅”大追踪
2005-12-26 10:45:5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倪文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6日电 冬季市民都有包饺子、包馄饨的习惯,一些饭店让居民在家包好冻饺子批发给饭店。记者发现,有的居民竟将淋巴肉等问题肉搅成的肉馅包进冻饺子、冻馄饨里,送往周边饭店。

  淋巴肉被搅成肉馅

  据举报者介绍,和兴路七道街菜市场生猪肉摊床的业主在卖肉时,把剔下的筋头巴脑及带血的淋巴肉都搅成肉馅出售。19日8时,记者在和兴路七道街一生猪肉摊床看到,业主把摊床旁带有淋巴的杂肉扔进搅馅机里,搅了一遍,然后用脏兮兮的大盆接着肉馅,接着该业主用一个棍子搅动肉馅后,再次扔进搅馅机里,搅两三遍后,肉眼已很难分辨出肉的质地,此时看到的只是白花花和红乎乎的肉馅,搅出的肉馅被直接装入塑料袋。记者上前问,搅的肉馅卖不卖?男业主随意地说,不卖,有事?记者说,也想买点。

  他反问记者,干啥用?饭店包冻饺子?记者说,是。他说,肉馅每公斤2元钱,不能再低了。记者又问,这肉馅卫生吗?业主说,心知肚明,反正你不吃,谁愿意吃谁吃去。学府二道街卖肉的把臭水沟里捞出的病死猪的肉都搅成肉馅了,也没抓着。

  恶心肉馅包出馄饨

  知情人提供,和兴路七道街菜市场业主雇佣骑“港田”的人每天定点送货,每次送出100公斤肉馅。20日15时,记者跟踪“送馅人”的“港田”从和兴路出发,走林兴路,穿小道,进入松源街,左右拐弯两三次,开到动力区哈平路上,拐进哈平路108-1号大院。记者看到“送馅人”从一居民楼一楼出来,有人迅速把铁栅栏门关上。21日11时,哈平路108-1号大院内居民楼下的一楼门市铁栅栏紧锁。

  22日14时30分,记者看到铁栅栏没锁门,便进入室内,看到外屋放着几十个白色大塑料箱子,里面装着大量打包餐盒,盒内有油渍的痕迹,盒上贴着“纯肉”、“玉米”、“干贝”、“三鲜”、“鱼丸”等20多种不同的标志。里屋面案上脏兮兮的,墙上到处是面粉,报纸放在面案上。里屋是两个宿舍,十多个打工者正在睡觉。记者在另一小屋内的桌面上看到了该加工点的送货单。这时,发现记者进来的小工问记者,干啥?记者说,准备订购饺子。他说,只批量加工馄饨,不卖零散客户,并把记者让到外屋说话,记者看着餐盒问,这些餐盒还能回收再用呀。过来的负责人说,不是。并告诉记者晚上加工,现在没有包好的饺子、馄饨,请记者出去,他们要锁门。

  面馆售出恶心馄饨

  记者按哈平路108-1号大院加工点桌子上订购单提供的地址,来到和兴三道街一小区4号楼1单元101室的馄饨面馆,一名男士正在吃馄饨。在面馆冰箱内,记者看到了与黑加工点相同的餐盒。面馆女服务员向记者介绍,共有20多种不同口味的馄饨,每盒12个,价格2元至6元不等。女服务员给了记者一份订购单,记者看到单上印着馄饨种类共26种。记者花6元钱买了两盒“纯肉”馄饨,刚要走,女服务员告诉记者,吃完馄饨把盒子送回来,回收价每个0.1元。记者走出面馆,女服务员又追了出来,告诉记者忘拿调料了,并说,没调料馄饨就没味道了。记者闻着装在小白袋内的调料,有一股呛鼻的味道。记者又分别探访了另两家订购恶心馄饨的面馆,情况相同。记者把购回的“纯肉”馄饨打开,看到肉馅呈棉絮状。随后,记者把购买的恶心馄饨送往有关部门进行质检,检验肉馅内是否有淋巴等。本报将就此进行追踪报道。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