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石建国:不要让下个王建民出现
2005-12-27 02:19:4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殷政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石建国认为:“见死不救比天价医疗费更加恶劣,后果也将更加严重。试想,‘民警送进医院’、‘抢救室门口’、‘没钱’、‘死掉’——这几个关键词对囊中羞涩的人们会形成怎样的刺激!穷人患病,要怎样才能救自己?所以说,不要让下一个王建民出现,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石建国说,我国医疗体制的根本宗旨应该是救死扶伤,但现实生活中却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惟利是图,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下一个王建民就会变成你、我、他。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表明“王建民之死”绝非偶然。今年10月27日,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的退休院长昏倒在自己主政十年的医院门口,也是没有一位医生对其实施救治。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面对无钱病人时所表现出的“冷血”或许已成“职业病”,已是随处皆然。

  石建国说,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医院总拿经费之类的难处辩解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可为什么赵华琼医生办的民间医院能做到的,拿着国家拨款的公立医院反而却做不了呢?同样是医生,赵医生面对民工的哀求,宁愿冒着被人误解和被有关部门处罚的风险,遵从良心的意愿为农民工子女看病;而见钱眼开的“人民币医院”的医生们面对病人整整一夜的苦苦哀求和疼痛呻吟,却仍然可以置之不顾,让其最后惨死在抢救室门外。

  石建国说,对于医疗卫生部门,只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就必然出现不惜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做法。当拯救生命只是医院和医生赚钱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目标,结果是可怕的。这种蜕变不仅仅表现为冷漠无情,更严重的后果是它将危害群众的基本生命权利,激化社会矛盾。“保证每一个危重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救治,不仅是医院的责任,也是义务。”

  石建国最后说,公立医院作为免税的公益机构,他们一边享受着国家的免税政策,一边处心积虑地牟取暴利,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要设立专门的“见死必救基金”。生命不能白白逝去,必须有人为见死不救负责:有人应该引咎辞职,有人应该被开除处理,还有人应该被剥夺行医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