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7日电 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市总工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步伐坚实有力。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市总工会探索出哈尔滨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新思路,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重要支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年来,市总工会带领全市职工实现创新成果1000余项,创经济效益两亿元;签订技术合同41项,实现技术交易3200万元。成绩背后,是全市各级工会辛勤的付出和无悔的追求。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履行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哈尔滨市工会组织对此响亮地提出:从源头上维权,积极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此同时,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各类所有制企业得到广泛推广,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3168份,覆盖各类企业3596家。哈尔滨市积极探索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政府劳动法律监察“两权结合、两权联动”的实现形式,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支队,协助劳动监察部门对3100多户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为进城务工人员征缴工资保证金1.2亿元,讨回工资4000余万元。健全完善了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有效地推进了非公有制企业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工会组织越来越壮大,真正成为全市职工自己的“家”。目前全市新建企业工会1500家,新发展会员13万余人,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困难职工解困和再就业工作,无疑是各级工会组织的工作重点。相继建立了市、区(县)两级困难职工救助(帮扶)中心,围绕困难救助、职业介绍、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和医疗救助,切实开展救助活动。实施“送温暖工程”,为劳模解决实际困难和“真情助学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内为4万余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币832万余元。特别是在应对松花江水污染重大突发事件中,各级工会组织为职工群众送款、送水等物资折合人民币1000多万元,保证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的正常生产生活。通过职业介绍、转岗培训、招聘大集等活动,全市工会组织安置了大批下岗职工再就业。
市总工会在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全年共培训工会干部10664人次,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此外,工会各项制度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创新,先后成立了建设工会、财贸工会、外商投资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各产业工会在组织建会、发展会员、维护职工权益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