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9日电 题:牡丹江市招商引资工作回眸与展望(上)
2005年,应该在牡丹江市招商引资历史上记下浓重的一笔。
这一年,在经历了探索启动、巩固调整阶段后,处在战略推进期的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始突破瓶颈,一些难题开始破解:市直招商渐出低谷、项目质量有所提高、利用外资名列全省前茅。
回望牡丹江市招商引资路上深深浅浅的足迹,我们可以在平直印痕中辨认前行的路标,也可以从弯曲的脚印中寻找到教训和警示。
1985年,牡丹江市引进第一家域外投资企业——香港投资的广保干洗店,这家投资总额不过十几万美元的小小干洗店,拉开牡丹江市引资工作的序幕。在此后5年的探索中,牡丹江市引资工作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客商来了,我们按程序严格审批,重外贸、轻外资,重引进、轻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此间进入牡丹江市的外来投资企业以中小型服务业和资源加工型企业为主,投资额度低,牵动能力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进行了频繁调整,对牡丹江市招商引资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外资项目由高峰期的每年近百项下降了70%,实际利用外资也下降了50%以上。在这10年间,牡丹江市招商工作处于巩固调整阶段,功夫下得不少,招商效率不高,但有两家标志性企业落户牡丹江市,成为牡丹江市招商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大事。
其一,1993年2月,包袱沉重的牡丹江电视机厂与深圳康佳电子集团合资组建了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的牡丹江康佳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当年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利税、上缴税金大幅增长,到2003年“牡康”的固定资产增长7倍多,生产量由10万部跃升到百万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2.15亿元,并衍生出康佳电器、华力包装、华升包装、华要器材公司4家企业,带起11家生产企业为之配套,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500万元,“牡康”及其配套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创造了“牡康模式”。
其二,1994年7月,牡丹江造纸厂与世界500强之一的韩国大宇公司达成合资合作协议,成功引进韩资3897万美元,兴建了大宇制纸有限公司,成为当时省内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结束了牡丹江市没有引进大型企业的历史。大宇制纸落户牡丹江市曾遇到过重重阻力,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过现场会,历尽千辛万苦的“大宇”也确实不负众望,2000年-2004年累计上缴税金1.95亿元,实现利润2.14亿元,且延伸了树脂厂的产业链,引来了吉林盘石重质碳酸钙项目。“大宇”的落户还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效益,今天,它已成为牡丹江市对韩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与桥梁,成为全省利用韩资的典范。 2000年,牡丹江市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出实施招商引资战略。以此为标志,牡丹江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入战略推进期。
从这时开始,牡丹江市实施的招商战略经历了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招商目标市场从无到有,招商重点也经历了从城建到商服到工业的转变:“滨江花园”、“世纪家园”、“时代广场”拔地而起,成为市民眼中经营城市的代表作;引进日本协力基金1200万美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场,成为全省利用日本协力基金最好、最大的项目;利用韩国政府贷款4750万美元修建的201公路项目,完成了牡市与各县(市)高等级公路的全连通。大商集团、肯德基、大福源、黑天鹅、麦当劳、世纪联华、国美电器,7大商业巨头成熟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和经营业态,使牡丹江的商战更趋于理性。“佳通轮胎”、“中奥毯业”、“天轮钢丝”、“中源焦化”、“东杨木业”、“东北化工”、“鑫利化工”接踵而至,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使我市的工业项目大幅增加,引进资金结构更趋合理,在全市十大骨干工业企业中,桦林佳通、镜泊啤酒、大宇制约、中源焦化、富通空调5家外来投资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应缴税金、实现利润均已占到全市十大骨干企业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外来投资企业已支撑起牡丹江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20年的招商努力,为牡丹江今天的经济发展奠基。2005年,我们终于采撷到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