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5日电 新年伊始,国务院批准同意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这一消息对于“哈飞”人来说,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
不难想象,不久后,“哈飞”那些1.6升及1.3升以下排量的“哈飞赛豹”、“哈飞赛马”、“哈飞民意”等汽车家族里的“小不点儿”,将可以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奔驰进大上海……
“哈飞”十五期间产销完成9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82亿元。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带来2.63元的增值,共3.28元的增值。汽车工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15人的就业机会。可以说,“哈飞”的春天,也是哈尔滨的春天;“哈飞”起飞之日,就是哈尔滨腾飞之时。
“限小”寒潮来自哪里?
1月6日,康平急匆匆登上了南去的飞机。作为哈飞汽车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他要去杭州参加“哈飞”年度极为重要的汽车销售商务会议,要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感受一下久违的“哈飞”热销的气氛,带回沉甸甸的订单,给家乡父老置办一份年货——排产计划。
习惯了寒冷的哈尔滨人,对春天的气息是珍视无比的。上世纪的1998年,“哈飞”人的寒冷经历达到了峰值。这一年,“哈飞”在全国500多个销售站点传来的讯息,展现出一个严酷的现实: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省区、84座大城市在道路交通以及出租车车辆更新中,对1.3升以下排量的小型汽车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性规定。规定包括,主要街路禁止小排量汽车通行,不给落牌照、增加税费等。在全国6大汽车生产商中,这把“限小”的“锤子”只砸到“哈飞”一家头上——在那5大汽车生产商“决战2.0版”的战火硝烟中,只有“哈飞”的产品“松花江”、“民意”、“路宝”和部分“赛马”等车型,皆为1.3升以下排量。
那个冬天真的很冷:上海在“限小”以前,“哈飞”汽车销量平均每月在200辆左右,此后全年不过200辆,是原来的十二分之一!全国有20多家加盟“哈飞”连锁的经销商不得不转型转项。“哈飞”汽车被逼到“下乡”的独木桥上——可是中国乡镇颠簸的土路,对本来就“娇小玲珑”的“哈飞”汽车会是怎样的一种磨难呢?
康平和他的伙伴们在全国各地奔波,看到各大城市的车流,心里总是涩涩地。他们不甘心:为什么中国汽车市场最为诱人的蛋糕拱手送给了跨国巨头们而国有的自主品牌却无缘分享?
当汽车“代步”的功能被“阶层”、“级别”标志取代的时候,城市的道路上限制小排量的“平民车”似乎成为一种必然:那些主干街路,就该行驶载乘公务员的豪华“轿车”,“微车”流动其间,既没面子,又怕要误了领导的“公干”。
资料显示,在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里,汽车保有量中,1.6升以下排量的轻微型车占总数70%左右,而我国只有3成左右。
“哈飞”认识到了,是观念,特别是某些官员对汽车的基本功能及国情、环境、能源认识上的异化,正是那股“倒春寒”的成因。哈尔滨演员黄宏的一句台词,似乎最能体现“哈飞”人的心境:北京的楼儿高又高,我们时刻准备着!
厚积才能薄发
“哈飞”人准备着,扎实而生动。
在“母公司”中国第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主持下,上市公司“东安动力”成功收购“哈飞”,从此上下游两家企业合并成一家。去年又与江西昌河集团整合,“哈飞”总资产现已达到53.16亿元。
20年前,“哈飞”人自主研发、制造出“松花江微型”。自1996年起,哈飞汽车开始走上了与国际顶级汽车设计公司——意大利宾法公司的合作研发之路,推出了“中意”这款在微客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车型,一举将哈飞汽车推上了全国汽车前“六大”的地位。随后哈飞汽车推出了民意、路宝、赛马等车型,深受人们喜爱。
哈飞的技术合作方还有日本三菱公司、一流底盘制造公司英国莲花公司以及英国安全碰撞测试公司等。通过合作,“哈飞”迅速成长,汽车研发在国内保持一流强势地位。
2001年,“哈飞”和宾法开始联手开发“赛豹”系列。从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到样车生产和试验,“哈飞”人全程参与。据副总工程师郭俊义讲,“赛豹”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现在,“哈飞”汽车已有国家专利70多项在手,“哈飞赛豹”、“哈飞中意”等车型均有自主知识产权。
“哈飞”带动哈尔滨起飞
2004年,哈尔滨市汽车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3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汽车产量24.1万辆,比上年增长5.5%,汽车发动机产量39.5万台。2004年哈航集团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在全国汽车行业中排第六位,在全国主要微型汽车生产企业中位居第二位。微型汽车发动机继续占据霸主地位,除了为哈航汽车配套外,还进入了昌河、汉江、佳宝、东南汽车等主机生产企业的配套体系,市场占有率为37%。整车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哈尔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也迅速成长壮大。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哈尔滨平房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成立3年来,先后有国内外4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园区,生产五大类数千种零部件产品。
1月9日,哈飞在杭州召开的商务工作会上,哈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康平表示,哈飞汽车遵循“微车为主、发展轿车”的思路,2005年销售23万辆,其中整车出口2万辆,到目前,哈飞汽车累计产销量达140多万辆。十五期间产销完成95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82亿。2006年,哈飞汽车销售目标是实现26万辆,向更大的规模化经营迈进。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上下伸展开,具有放大数倍的增值效应。专家测定: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共3.28元的增值。另外,汽车工业每提供1个就业岗位,给上下游产业创造10-15人的就业机会。照此推算,“哈飞”十五期间为哈尔滨贡献了近千亿元的GDP。
“哈飞”起飞之日,就是哈尔滨腾飞之时。所以,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乘坐1.6升“哈飞赛豹”赶回办公室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哈尔滨市政府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更新或新增公务用车,原则上都购买“哈飞”生产的赛豹轿车,并将赛豹轿车作为哈尔滨市出租车可选准入车型。
去年11月份,哈尔滨市政府又拨付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哈航集团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用于“哈飞”汽车设备改造和技术研发,鼓励企业进一步开展自主创新。
杜宇新表示,哈飞公司是哈尔滨市目前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之一,在省市经济发展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哈航集团的发展,会影响一批上下游企业,把地方配套产业带动起来。
未来路途仍艰辛
“限小”令解禁,对此“哈飞”人似乎早有预见。新年伊始,当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解除“限小”禁令意见一经公布,“哈飞”汽车已在深圳大鹏湾跃势欲出。去年4月,“哈飞”汽车在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投资9亿元建厂,年产“哈飞赛豹”和哈飞赛豹后续车型各1.5万辆,年生产新开发的车型5万辆。目前进展顺利,今年晚些时候将可投入生产。
未来路途不会一帆风顺。“哈飞”人清醒地认识到:“限小”排量不再提起,一些大城市却以环保达欧Ⅲ的标准设限。目前我国以“哈飞”汽车为最先进的微型车系列仍然是欧Ⅱ标准。环保排放将是“哈飞”起飞的最大障碍。
“哈飞”汽车的排放标准亦正在向更高的标准迈进。就纯技术角度而言,“哈飞”汽车当有资格融进那熙来攘往的北京长安街车流里。
路,还很长。当我们领会党中央反复告诫各级干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时,便有理由对解禁“限小”后“哈飞”起飞之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