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十项利民行动处处体现执政为民
2006-01-16 09:16:4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6日电 哈尔滨市委督查室日前结束对哈尔滨市开展10项利民行动情况的检查。结果显示,哈尔滨市2005年10项利民行动各项任务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据了解,去年哈尔滨市把开展利民行动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与重点工作目标有效互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利民行动正在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各级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普遍增强。

  促进再就业行动:

  13.3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13.3万人,其中新增就业10.69万人,安置“4050”人员1.42万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58万人,培训合格率达到60%以上;完成创业培训5300人;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8737万元。

  助学行动:

  资助贫困生62515人

  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全市筹措下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总额1215.4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62515人。全市小学生巩固率达99%,初中学生巩固率达97%。

  帮困行动:

  特困职工脱贫率达75.7%

  第二轮“一帮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已有1.3万名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与1.26万户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启动实施帮扶项目9200个,被帮扶对象已有9542户实现脱贫,占被帮扶困难职工总数的75.7%。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帮扶中心在解决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就医、就学困难方面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各级帮扶中心已“实名制”培训下岗职工55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52名。农村饮水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完成水源工程121处,解决了7万人饮水难的问题。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济,为需政府救济的灾民落实救济款及各类物资折合资金1653.14万元,使近13万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济和妥善安置。低保水平不断提高,为21.2万低保人员支付低保金1.6亿元,月人均补差额达到65元标准。帮助贫困县解困工作取得实效,帮助延寿县创建了水稻新基质育苗科技项目,使农民增收5300万元。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人口人均劳务收入836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7.5%。“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牵手扶贫帮困工程顺利推进,共募集社会各界爱心捐款106.89万元,有4732名孤困儿童分别得到了学习经费、生活帮助和成长健康援助;共建立“希望工程红领巾爱心超市”13个,发放助学金43万元,有1500名贫困农民工子女得到资助。

  解难行动:

  清回农民工工资327.29万元

  农民获取信息难和缺技术问题有所缓解,11县(市)全部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实施了“一十百”送科技下乡工程,即每一位科技人员包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10户科技示范户带100农民,建立科技示范户1.2万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50余万人;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农民155.5万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正在逐步改善,完成了8个县(市)13所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任务,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危棚房改造和廉租住房供应工作有序推进,拆除城区内危房棚户区80.8万平方米;落实廉租住房资金470万元,解决了383户廉租住房。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清回农民工工资327.29万元;收缴农民工保障金1.21亿元,存缴率达到94%。取缔非法职业机构185户,进一步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村村大学生计划”深入实施,接收大学生志愿者124名,其中到农村从事党务、村务工作的17名,从事教学工作的107名。目前,到哈尔滨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总计有304名。

  学校危房改造行动:

  8000万元改造130所中小学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落实危房改造资金8000万元,完成了130所D级危房8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助残行动:

  农村贫困残疾人年收入提高300元

  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216例;收训聋哑儿童88名;普查安装普及小腿假肢121例;为1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生活,其经济收入由800元提高到1100元;有1965户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得到了改善。

  治乱行动:

  为学生减负29.9万元

  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逐步深入,受理举报、来访2900人次,共查处乱收费问题58个、金额38.94万元,制止乱定教辅教材,为学生减负29.9万元。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进展。对常用的500种药品和卫生医疗机构100种常用药的购入、售出及生产厂家出厂价格逐一进行了公示;查处卫生系统违规违纪人员392人。涉企“三乱”问题得到进一步治理,清理了18个部门不符合行政许可的收费项目39项、涉及收费金额487万元;实行了“同城一家检查制度”,避免了多头、多层、重复、交叉执法问题;规范、审批培训办班30个,取消强制性培训收费166次;严格规范了各类年审、年检行为,加大了对工商、交通、安全、公安、司法、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9个职能部门年审、年检的规范力度,审验收费单位7950家、吊销1171家。

  方便群众行动:

  今年3月110、122、119“三台合一”

  “三台合一”工作有序进行。全市除呼兰区和阿城市外,其他地区110、122和119“三台合一”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3月初开通使用。110报警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制定完善了《哈尔滨市指挥中心暨110接处警工作细则》。社区治安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已有52%的社区看护力量达到每200户配备一名联防员的标准;新安装和维修单元电子对讲门10517樘、单元照明灯56905盏。市政“12319”服务热线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已直接受理城建系统业务范围的工单128447件,深入现场督办解决难点问题,办结率达到99.1%。各县(市)急救组织应急反应能力提高,11县(市)均依托县(市)人民医院设置了急救站,开通了120专线电话。

  农民减负行动:

  免征农业税5.8亿

  免征农业税改革不断深化,免征农业税5.8亿元。同时,还进行了各项配套改革,如改革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五保供养资金由村级支付改由银行发放,解决了截留挪用五保供养资金问题。加强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重点查处建房、教育、计划生育、结婚登记等方面的乱收费问题,规范了“一事一议”制度。

  倾听群众心声行动:

  市长信访电话受理处理率95.2%

  信访工作取得实效。截至11月底,受理群众来信5923件,重信率降到1.1%;受理群众到市上访7029件次、45950人次,重访率为18.4%;立案交办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2080件次,结案率为89.4%。政法机关共排查出重点涉法涉诉上访案件367件,结案率为95.4%。市长信访电话受理处理率全面提高。截至2005年11月末,共接听、受理人民群众来电40929件,一次性处理率达95.2%,做到了立案交办案件在一个月内答复群众,而且没有发生基层办事效率低、虚报结果、隐瞒事实真相等问题。“行风热线”进一步拓展。调整了参评部门上线的频率,增加了市公安局、卫生局、教育局等13个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部门进直播间的次数,变每年1次为每年两至三次。目前,“行风热线”已经举办44期节目,有65个部门(次)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现场答复和事后处理问题1581个。

  据悉,哈尔滨市还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增加资金投入,使利民行动深入开展,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