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电 (记者 朱丹钰) 7日下午,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与会委员分组讨论了省长张左己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和住房等民生问题,委员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名词解释--民生
民众的生计
2005年黑龙江省民生回顾(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在97.0%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3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2%和10.7%。群众购买力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0亿元。
2006年黑龙江省民生展望(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进程,稳步发展高中教育,加强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
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大力推广廉租房,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兴建农民工公寓。认真抓好旧城改造,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消灭城市棚户区、城中村。
政协委员说民生
应该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
在说到提高基础教育水平问题时,省政协委员、绥化市第七中学校长张恩厚说:“眼下的择校风等问题正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现,但教育的不均衡不是教育本身的错,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才是原因”。
张恩厚委员说,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是为人的未来打下基础的教育,然而我们省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特别是在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我们现在搞示范校,搞优质教育,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偏远地区薄弱校的建设,缩短教育与教育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对于薄弱校的建设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师资力量的建设,而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我的学校,走了一个副校长我可能也觉得没什么,但对于偏远地区,走了几个专家,可能导致这一地区经济科技发展几十年的停滞,而教师的流失带来的是基础教育的薄弱,这将是几代人的停滞。要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已经到了要大声疾呼的时候了,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的待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教学人才的流失就不会停止,基础教育水平又何谈提高。
让真正的中低收入者有房住
省政协委员、省民盟副主委解应龙说,让城市的中低收入者有房住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侧面。目前我省的经济适用房还远远不足,不能满足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对于住宅的要求,国家城镇住房保障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而且有的房地产开发商还以利润太低为由不愿意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甚至有的房地产开发商竟然以商品房的价格出售经济适用房,这证明我们的土地审批制度还有漏洞。
解应龙委员说,我们的经济适用房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户型面积过大,有的经济适用房竟然有13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这完全不符合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另外,经济适用房应当根据购买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给予同房不同价的政策,收入少的购房者在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交纳较少的费用,收入多的则多收一些。对于二手的经济适用房在买卖的过程中也可以减免相关的费用,增加社会存量,令买房者能买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