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赵如功:积极处理不良贷款 让银行企业轻装上阵
2006-02-10 09:34: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齐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9日电 (记者齐昊) 参加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佳木斯代表团代表赵如功说,积极处理不良贷款让银行企业轻装上阵,才能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佳木斯市是国家早在“一五”、“二五”时期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起步较早,发展历史较长,老国有企业多,五十年代以前建厂的企业多达21户。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9户,资产总额144亿元,负债总额137.3亿元,资产负债率95.3%。佳木斯市市属203户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69.4亿元,负债总额高达71.1亿元,资产负债率102.4%。金融债务总量34亿元,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一家就有24亿元,信达资产管理公司0.92亿元。

  截至2005年10月,佳木斯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63194万元,占4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信贷总规模的49.47%。这些不良贷款给企业和银行经营均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面对这样的状况,银行企业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银行方面:按理论推算,佳木斯市国有商业银行可疑类贷款尚有10%-70%的可盘活空间。损失类贷款则已经是“空心化”贷款,根本无法收回,只能依靠商业银行采取内部核销的办法进行处置。但商业银行常规核销呆(坏)账能力有限,对符合核销条件的呆坏帐贷款,严格履行核销手续,时间很长。全市损失类贷款占总额的三分之一还强,按常规核销办法至少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从全市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看,政策性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占全市不良贷款的64%。如承担“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项目、“清理三角债”等都占压了大量贷款。以工商银行为例,国有企业不良贷款占国有企业贷款总额的63%,占工商银行全部不良贷款的82%。佳木斯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全市不良贷款70%左右集中在工业企业,如佳纸不良贷款就高达8.47亿元,占其主办行工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国有企业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自我积累不足和市场应变能力弱,经营机制不活,大多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难以维持,大量不良贷款更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国有企业经营雪上加霜,积重难返,至使企业经营和银行资产盘活同时陷入僵局。

  企业方面:不良贷款已严重制约了企业改革发展。一是严重影响招商引资。二是安置职工与偿还债务存在矛盾。三是由于企业银行信誉等级差,难以得到银行支持,影响了新项目建设,制约了佳木斯市工业经济发展。

  针对佳木斯市辖内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及风险程度,赵如功提出了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化老工业基地金融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行再次剥离核销。

  多年来,金融部门为支持企业发展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特别是政策性贷款已经形成呆帐,无法盘活。仅对佳纺、亚麻、联合收、合林家具、电视机厂等10户企业统计,贷款余额高达29.86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5%左右,已核销、剥离15.94亿元。但目前仍有13.92亿元贷款被压死,银行机构根本无力盘活消化。对这类不良贷款进行“手术式”的一次性剥离核销。

  二是政府与各资产管理公司配合,从优从低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对已经剥离到各资产管理公司的贷款,鉴于其影响企业改革,建议对抵押资产进行重新评估,打折出售,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受偿率,让利于企业,既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也最大限度地盘活银行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应优先向原企业出售,以利于企业改革。

  三是支持民营资本并购重组国有资产,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中实现“多赢”。只要符合程序要求,合规合法,可采取债权、股权或实物等各类非现金资产的多种形式,扩大处置范围,重点面向民营企业出售、转让银行不良资产,实现“多赢”。

  四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呆帐准备金比率,建立呆账核销资金补充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对老工业基地的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不良贷款常规核销采取倾斜政策,使其核销资金变为再生资金,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常规处置不良贷款的能力。对金融风险高特别是不良贷款比例高的地区,放宽政策性破产政策限制,使一些负债高的小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为重组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