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龙江省三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王建民死于医德沦丧
2006-02-18 05:56: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姝媛 刘泽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8日电 我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今天指出,王建民法鉴结果反映出个别医务人员医德沦丧,希望法律能最终帮王建民讨回公道。代表们呼吁,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医疗体制改革纳入重要日程,明确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严格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全国人大代表、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院长吴庆沿一直关注王建民死亡事件的进展,他表示,仅仅因为交不起医药费,王建民惨死在北京同仁医院,这个悲剧发生在闻名全国的“三甲”医院,太不可思议了。吴庆沿说,作为一名医院的主要负责人,他很明白同仁医院的苦衷,也很清楚一家医院能够保证顺利运营,经济效益不能忽视。但是,作为一家医院、作为一名医生,面对金钱与生命的选择,答案应该只有一个:无条件地挽救生命。这是医院的义务,更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吴庆沿说,按照省卫生厅的要求,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专门为无钱看病的急诊患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由医院先垫付药费为患者救治。虽然这让医院受到了一些经济损失,但是其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地方的企业医院都能做得到,作为全国医疗行业排头兵的同仁医院,还有什么难的呢?

  “面对一名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急症患者,作为医生,必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使之脱离生命危险,不管这位患者有没有钱。因为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义务。”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老年医院科技院长尤全喜斩钉截铁地说。他说,王建民的死充分暴露出一些“白衣天使”的医德医风正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而逐渐沦丧。英年早逝的王建民是令人痛心和惋惜的,希望法律能最终帮他讨回公道。

  尤全喜呼吁,绝不能让“王建民”的悲剧再上演。目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不健全,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为“三无人员”、弱势群体垫付医药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当一种现象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市场中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想方设法健全、完善与此现象相关的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省澳利达医药集团董事长周有财说,王建民的悲剧是北京同仁医院个别医务人员丧失医德,追求经济利益,见死不救导致的,他们的做法实在与“白衣天使”的称号格格不入。为弱势群体看病垫付医药费,会增加医院的成本,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因为经济利益而眼看着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未免太过残忍,这也背离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

  周有财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他在牡丹江调研时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一个17岁的女孩为了照顾身患绝症的父亲,供养在外地上学的弟弟,辍学在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女孩的故事感动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牡丹江市第二医院减免了女孩父亲大部分医药费,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自发为女孩捐款。周有财感慨地说,如果百年老字号的同仁医院也能够为一个外地农民工奉献出一点爱心,它获得的回报绝不仅仅来自王建民一家人,还有社会和群众的认同和称赞,这种盛誉是金钱买不到的。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