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电(王良武 孙胜 记者高长利)2005年,牡丹江市东宁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97亿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5075元,同比增长17.6%;粮食总产达到3亿斤,同比增长36%,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十强县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东宁县依托口岸优势,提出“五大战略”、“十项工程”,构建沿边口岸新农村框架,做到了早谋划、早动手,出真招、求实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三化一转”战略,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6年,东宁县将依托口岸、资源优势,围绕“黑木耳、烤烟、果菜、特色养殖”四大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进程,2006年力争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今年,东宁县将以农村“水、电、路”为重点,年内完成80公里通村公路,实现全县国道、省道沿线村、重点村全部达到硬化路面。此外,还将新上10个村的自来水工程,新增4200口农村人口吃上安全饮用水,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围绕境外农业种植、森林采伐、室内装修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东宁县2006年劳动力技能培训率将达到100%,技能培训就业率达到90%,实现50%的中低收入家庭离土增收,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达2.5亿元以上。
实施“爱民安民”战略,切实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利益,东宁县将实施“两级仲裁,三级管理”机制,畅通农民上访渠道,抓好农村土地仲裁,认真解决土地矛盾纠纷,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严格农业执法,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农药、化肥、籽种、机械制假贩假,防治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实施“心系三农”战略,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打造过硬的农口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东宁县提出农业农村干部要以争创“五种人”即农村政策的明白人,兴业富民的促进人,农民权益的维护人,群众冷暖的贴心人,勤政廉政的带头人为已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
此外,东宁县还将在今年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组织保障、科学规划、项目推动、新农村示范、生态家园、服务创新、劳动力转移、农村环境优化、农民素质升级、农村公共事业配套这十项工程。
为有效推进“五大战略”、“十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东宁县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科学规划新农村,结合实际谋划项目,投资500万元用于全县一镇20个试点村建设。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做好农村三公开,加快村民自治进程。通过外派务工、就地转移,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同时,侧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民素质升级长效机制,培养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