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日电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哈尔滨共为全市51937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保险金,总金额达9025万元,保障了5万多名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而另一方面,至目前,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仅剩71531.11万元,基金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失业保险基金收缴难再次成为困扰社保部门的拦路虎。
近四成人没有参保
“失业保险基金的收缴,完全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及失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以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可是,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以来,哈市就一直面临着基金收缴难的问题。”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刘东明很无奈地说。
《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条例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而自1999年至2005年,哈市应保人数176万人,而实际参保人数不过100~110万人。也就是说,有近四成的应参保人游离于参保大门之外。
对此,社保部门很无奈,也很头疼。据刘东明介绍,这些拒绝参保的多是事业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因财政没有做出参加失业保险的预算,所以许多单位拒不参保。另外,管理权限和职责不统一,失业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哈的中省直企业应在中心进行参保和缴费,但因该中心的行政执法权限仅限于市属企业,所以对不主动参保的中省属单位无任何制约力。同时,失业保险社会认知程度不高,许多用人单位及职工对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及其促进就业职能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有失业保险。
5年发放4.4亿
“多亏了每个月近300元钱的失业保险金,让我这个家平稳度过了两年的困难期。”哈尔滨铸造总厂的下岗失业人员高阳,2004年年底下岗了,直到今年企业破产重组公司将重新招用她。而在此期间,每个月270多元的失业保险金为她解决了家庭的很大经济问题。
“事实上,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为众多的失业者解决了大问题,为众多失业者向就业者过渡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刘东明说。
据他介绍,2000年,哈尔滨市成立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哈尔滨市区及所辖县(市)失业保险参保扩面,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的收缴、核定,失业救济金发放及失业人员管理培训等工作。
5年来,该中心累计为204005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金44794万元。特别是在2005年这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关键之年,中心完成了并轨的大量基础工作,保障了失业人员的基本权利。当年共为全市51937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保险金9025万元,发放率100%。
收缴难题亟待解决
“其实,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应该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发放失业保险金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帮助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促进他们再就业。”刘东明说。
而事实上,由于失业保险费收缴难,仅用于失业保险金发放的费用都捉襟见肘,帮助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的愿望,自然就无法实现了。
刘东明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市现有的失业保险基金6亿~7亿元,按15万失业人员,每月270余元失业金发放,那么仅够发放两年。以此看来,再不扩大基金收缴面,失业人员最后一道保险屏障岌岌可危。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根据省厅和市局2006年度失业保险工作目标,该中心决定在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和失业金发放的基础上,将“扩面10万”作为今年工作重点难点,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对此,他们也出台了一些措施,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将扩面重点转移到外资企业、转制企业和城镇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行业。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法律措施,强力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同时,在开展稽核业务的基础上,取得税务部门以及各参保单位主管部门的配合支持,协调省劳动监察总队、市劳动监察支队等部门共同进行专项检查,从而解决一直以来中省直企事业单位参保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