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日电(记者 高长利)34岁的庞友祥,带着全村300户村民,以土豆敲开致富之门,魔术般的把发展村变成了五大连池市首富村。他连续多年获得黑河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4年,他又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农民。
发展村,村不大,1400多口人,8000来亩地,还多是沙岗地。这地儿,种啥都长得干干巴巴的,就是长土豆,个儿大、高产、吃着口感好。特别是那种“花525”土豆,因为个儿大、芽眼儿少,乡亲们都叫它“大眼皮”。就是这“大眼皮”,经庞友祥一折腾有了品牌,红透了半个中国,成了“贵夫人”,在南方有了响当当的名气。
早些年,发展村不发展,穷得叮当响,因为土地种植土豆长得好,所以村民们都把土豆当粮吃。1998年,庞友祥认准了土豆这个“宝”,一心要靠土豆使村里人都富起来。认准了就干,他啃书本,参加马铃薯种植培训班,闯马铃薯科研单位,结交马铃薯专家,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忙的不亦乐乎。
1999年,庞友祥和父亲来了个南北对唱。在发展村和山东老家搞起了多品种同规程对比试种。结果“大眼皮”表现的最优秀,亩产达2500公斤,用地膜覆盖的亩产高达3500多公斤。从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多方面看都应是山东一些地区的当家品种。“大眼皮”一下子抓住了当地农民的心。
庞友祥开始正式把“大眼皮”当成了发展村村民致富的敲门砖。为了鼓励村民大面积种植,他磨破鞋底、磨破嘴皮家家户户去动员。2000年,几户种田高手和他一起扩种了“大眼皮”。秋天50万多公斤的“大眼皮”种薯南下山东。当年秋天,山东农民的“大眼皮”获特大丰收,他们又把所产的第二代薯种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大赚了一把。山东人迷上了“大眼皮”。开始大量求购,价格好的让人心跳,最好价格卖到每公斤1.36元。尝到甜头的农民,有了种薯的积极性。
2002年,庞友祥走上了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任伊始,他想的第一个事就是要抓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做大做强种薯经济,让村民尽快富起来。他觉得必须走“组织化产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此,他组织村里种植大户成立了种薯专业协会和综合贸易服务公司,对种薯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了让发展村的种薯走向全国,他先后赴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内蒙古等地,登门拜访马铃薯经销“大腕”,邀请客商来发展村考察论证。每当临近种薯收获季节,发展村客商的集、订货信函电话从全国各地涌来。村民由生产者变成了经销者,依市论价,取得了主动权,避免了售价不公等不利现象的发生。仅仅四年的时间,发展村种薯远销山东、河北、江苏、安徽、辽宁、天津、内蒙古等七个省四十多个市县,实现了每年万吨土豆入关的目标。
为改进粗放落后的栽培技术,庞友祥带领协会成员拜访专家,并把专家和农艺师请到村里授课指导。如今,村民们已完全掌握了种薯催芽、消毒处理、提纯复壮、深铧整地、配方施肥、防病灭虫技术。
发展村土地少,种植规模上不去。为此,庞友祥亲自到周边农场帮助村民承包土地,避免了哄抬地价,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防止了大户垄断个别农户包不到地现象。2001年起全村每年种薯面积都在万亩以上,年产种薯万吨以上。一些村民由于病、祸、灾、缺资金少劳动力等原因仍十分贫困,庞友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认准了一个理,全村人富了才算真正的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村里大面积扩种马铃薯,有钱户喜洋洋投资置地扩大种植面积,贫困户干着急。庞友祥多次跑信用社协商,停息挂帐,又提供担保,解决了贫困户贷不到款的难题。四年间,他帮着全村贫困户贷款1400多万元。村民邱永学身体不好,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穷得种不上地。2000年春,庞友祥帮他贷款5000元,又亲自跑农场帮着承包了30亩地,又自掏腰包帮他买了20袋化肥,并把自己家最好的马铃薯种拿出来帮他种上,田间管理期间深入田间进行指导。到了秋天,马铃薯获得大丰收,庞友祥又把第一个客商介绍给邱永祥,没费吹灰之力全部种薯就被“包”了。一算帐,纯收入一万多元,当年脱贫。如今,全村已有6户贫困户在庞友祥的帮助下实现了脱贫。村里人都说:“庞书记是贫困户的主心骨”。
经过几年的发展,发展村的马铃薯出了名,种薯、商品薯生产都已形成规模。如今,庞友祥又在马铃薯深加工上动起了脑筋,与有关厂家就薯片、粉丝、淀粉、速冻薯合作生产进行洽谈,并已达成初步协议。
2005年,发展村人均收入突破了4000元。仅种植种薯一项,发展村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住房砖瓦化率达85%,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100%,70%的农民用上了手机,发展人甩掉了叮当响的穷帽子。村民们说,“庞书记真是个好党员,跟着他干我们心理有底,我们都会有好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