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3日电 由于公交车线路少、公交盲点多,黑车成了哈尔滨市松北区居民长期以来无奈而又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居民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公交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
记者调查
随着江北大学城的建设和哈尔滨市政府机关、企业的入驻,目前哈尔滨市江南有20余万人在松北区工作、生活。这使得原本就很少的公交车变得更加力不从心。于是,就出现了许多非法营运的港田、“摩的”、农用车、黑面包车,它们渐渐成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而那些从事非法营运的司机多是当地的农民,乘坐这种非法营运车的居民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2006年2月6日早上,3名女学生乘坐一辆港田车去学校上课。途中,由于港田车车速过快,在躲闪一辆转弯的货车时,翻进路边的沟里,她们三人不同程度受伤,而港田车司机却弃车跑了。3月5日下午,万宝镇化家村的一位村民乘坐一辆“摩的”时,由于司机酒后驾车,结果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现在两个人都在医院治疗……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这些“马路杀手”闯的祸每年都占全区交通肇事率50%以上。
据了解,2004年松北区成立以后,内辖松北镇、松浦镇、万宝镇、乐业镇、对青山镇、三电街道办事处、太阳岛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36.3平方公里,人口近17万。相继开通了54路、80路、85路、88路、346路5条公交线路,而这些公交车的站点都分布在松北、松浦、万宝三镇主要公路沿线。乐业、对青山两镇居民的出行至今还靠过路长途客车。随着松北区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呼唤建立完善公共交通系统。
国家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人至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人至1500人一辆标准车。”记者对松北区的5个镇的村屯居民出行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在松北区工作、生活的人口近40万,而从江南到这里的公交车只有200多辆,远远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松北区自成立以来,共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道路基础建设。目前,该区5个镇的通乡路总里程55.5公里左右,公交客运通行所需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专家观点
大公交系统为什么迟迟难以建立完善?哈尔滨市交通及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交车作为一种对低收入者的福利,政府要拿出钱来进行补贴。而松北新区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补贴没有跟上。所以目前只能利用社会资源解决当前松北区居民出行问题。因此松北区现在的公交仍然属于小公交即民营公交。由于新区面积大,出行流还达不到一定密度,民营线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效益,哪儿人多就往哪儿跑,政府对此也不能强行管制。将来新区发展到一定规模,人流增多了,这个矛盾就会被公交市场自然化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交通研究所所长裴玉龙认为,每一座城区的建设与交通规划应是同步的,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松北居民出行开展调查,抓紧编制交通发展规划和各项交通专项规划,分期实施。从经济效益看,发展公交可能不太容易挣到钱,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要“赔钱”的。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率,没有把公共服务作为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那么,在有限的资金内,城市政府在面临“是用来搞开发,还是办公交”的选择时,就很容易忽视和牺牲后者。当前政府应增强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和责任意识,加大对城市公交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财政支持,对公共交通实行经济补贴、补偿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松北区居民的出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