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姓心声:拆除违章建筑千万别走过场
2006-03-20 05:17:1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海洋 于迎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0日电 开春之后,市政府拆除违章建筑的行动备受全市人民关注。对此,市民有太多的话要说,以往影响城市景观、干扰市民生活,市民多方投诉不能解决的问题,市政府将要统一行动,坚决拆除违章建筑,还城市以和谐、还市民以公平。近日,记者到市民中走访,倾听百姓对此次大拆除的意见、建议和心声。违章建筑城市之患

  由于历史原因,逐年积累,我们的城市滋生了太多的违章建筑,不但影响了城市的建筑风格,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妨碍居民出行,这些不和谐“音符”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瑕疵。连日来,记者摄下一组组镜头:

  镜头一:道里区友谊路道南侧284号有一处即将开业的餐馆,装修后门脸竟然凸出一块,占据了1米多人行道。友谊路人行道本来不宽,这里就更窄了。友谊路是哈尔滨市的一类街路,随意占人行道却没人管。附近的居民说,这家人够横的,明目张胆占人行道,不管是不是有手续,都是不应当的。

  镜头二:在南岗区铁路街,记者沿着数千米的街路巡视,看到路南侧聚集的上百家汽车修理、钣金喷漆、公路快运、长途配货等,大都占用了人行道。在这条街的198号,有一处摩托车修配部,门前停放了13台废旧闲置、破烂不堪的三轮摩托车,侵蚀人行道,阻碍小区居民的出行。

  镜头三:车辆厂搬出后,横穿市内的一条条长长的废旧铁轨影响市内交通和城市形象。新阳路、建国街、民安街,本来是平坦的道路,因为这条废弃的铁道,车辆到此不得不减速,人为的制造了道路的不畅,成为交通的瓶颈。废弃铁路带来的危害不仅是交通不畅,铁道线两侧还滋生了大量私建滥建棚户,铁路沿线垃圾成片,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死角。

  镜头四:在香坊区建成街上,记者15日在现场看到,上千米长的扣棚式建成农贸大市场,严重占压了道路规划红线,其对面所开的废品收购站,各类锈迹斑斑的铁制废品摆了一地,装卸产生刺耳的噪声很远就能听到,附近居民深受其害。拆违章建筑百姓之所盼

  市政府拆除违章建筑,最高兴的是老百姓。近年来,报社接到许多有关违章建筑占道堵路,影响居民安全、破坏生活环境的投诉,这类投诉在哈尔滨市信访案例中始终居高不下,这是因为百姓有太多太多的苦衷。

  去年冬天,道外区东内史胡同的居民到报社投诉,他们那里是棚户区,居民家没有下水,全院的居民下水倒在院内的一个马葫芦内。去年冬天,院内的一户居民私建房屋,竟然把房子盖在马葫芦上,从此百姓没有地方倒下水,只能随地乱倒,污染了一方环境。

  前几天,香坊区组织了一次拆除行动,其中一户违章建筑竟然把路灯盖在房子里。这件事附近居民告过几次没人管,这次拆除行动,有关部门依法强拆了违章建筑。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记者就曾接到市民的投诉,有的把大树盖在房子里,有的把电线杆盖在屋里。

  哈尔滨市实行集中供热后,市区出现了大量闲置的锅炉房、废弃烟囱和储煤场。按市政府规定,这些场所应当建绿地或是用作为居民服务的场所。居民期待大院早一天“拆棚还绿”,可很多地方事与愿违,集中供热实现了,原来的锅炉房、储煤场并没有拆除还绿,而是被挪作他用。在道里区友谊路9号居民院内,实行集中供热后,储煤场变成了垃圾场,而二楼一侧多余的房间被出租成了面条加工间。15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居民张某说,大家一直盼望集中供热后,有人出头把大院建成整洁、美观的庭院,可现在,闲置的储煤场内垃圾遍地,储煤场变成了公共厕所和垃圾场。

  市民心声:拆除行动别走过场

  百姓是看报纸、看电视知道市政府这次拆除行动的,对此市民们拍手称快,但同时也担心,怕拆除违章建筑走过场,承诺的事不一定能兑现。

  百姓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据了解,哈尔滨市之所以私建违章建筑成风,是因为许多人想要钻政策的空子,造成既成事实,管理部门来查,找熟人沟通,花点钱补个手续,违章建筑就保留下来了。据统计,去年“十一”黄金周7天内,哈尔滨市城管执法部门接到200多起违章私建滥建的举报,对这些违章建筑进行调查取证后,只有部分建筑恢复原样,仍有一些违章建筑交了罚款不再追究。投诉的居民只能遗恨心中。

  也有居民担忧,拆违之后是不是能还绿?家住道里区经纬七道街5号的居民韩某说,他所居住的大院及周边,有废弃的车棚,还有私建偏厦子做废品收购站的。多年来,废弃车棚堆满杂物,防火隐患突出,早在两年前,街道办事处就多次下通告予以拆除,可因个别居民阻挠,最终流产。私建偏厦子开的废品收购站,因扰民被媒体多次曝光,有关部门查处后,过了一段时间仍照开不误。

  道里区工厂街24号楼赵先生担心集中供热留下的烟囟是不是能拆除。他居住的大院内有一个50余米高的废弃大烟囱,挡住了他家的光线,他希望政府能动真格儿的,清除这一黑烟囱。

  道里区汪先生担心一些违章建筑是有关部门留下的,希望政府部门不护短予以拆除。他所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排原施工用的临时房,工程早就结束了,但房子却一直没拆,并有人在里面做起了买卖,有的成了小卖铺,有的成了游戏厅,有的还开起了饭店。到了晚上,这些临时房里的人还出来占地摆摊,影响居民的正常出入。

  依法对影响市容、交通、安全和环境的各类违章建筑、构筑物分期分批拆除,还路、还绿于民,是民心所向。为了加大拆违力度,有关部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建立了投诉网络、信访接待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市民期待,政府将这一惠及后代的好事办好。

责任编辑:张昭